阅读记录

第12章 年轻的闫应元[1/2页]

崇祯八年 东铂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从兵仗局回来的崇祯,此刻正坐在御书房的桌案后。正想着明日早朝,可能会面对的问题。他抄了朱纯臣和陈新甲。自己要有心理准备。不知道朝中那帮老狗会闹出什么事来。只是现在他不那么担心了。现在他已军权在握。要是跳得欢直接砍了了事。
      再说此刻千里之外的洪承畴。这时候洪承畴正在河南信阳。大会诸将,准备对农民起义军实行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农民军事不妙。就分头跑路,一路跑回陕西。另外一路张献忠和高迎祥会合劫掠了凤阳还烧毁了明祖皇陵。说实话,这些天洪承畴是忐忑不安。他知道以朝中那位的尿性。这回不知道脑袋还保得住保不住。可是他万万没想到啊。就在今天他接到了圣旨。加他兵部尚衔,总理河北,河南,山东湖广军务总揽剿匪之职。他真的有点懵。闯了这么大的祸,居然还给他加官进爵。
      而且传旨的太监还传了陛下的口谕。要他剿匪,不要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如果有什么难处可以上奏朝廷。这怕不是疯了吧,这还是那个崇祯皇帝吗?洪承畴一时不敢相信。其实他已经准备被朝廷革职查办了。在一阵不敢置信之后。洪承畴现在只有感激涕零。跪在地上朝京城的方向三叩九拜。大声的喊道,谢吾皇,不杀之恩。臣定当竭尽全力为我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另外他也给朝廷上了奏折。告诉朝廷有一路农民军逃回陕西。另外的高迎翔和张献忠。汇合之后可能有向南逃窜,有转向西的可能。
      这些事情在京城的崇祯,还不得而知。天色已经快到傍晚了。王承恩禀报道,皇爷你要找的那个闫应元找到了。哦传他来见朕。不一会儿一个年轻人走了进来。看着年轻,但是行为举止却非常得体。微臣闫应元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起来回话。谢陛下龙恩。崇祯打量着这个年轻人。心里有些打鼓,因为实在太年轻了。不知道能不能当得起,守护宣府大同的重任。崇祯问道。朕如若让你去守一边城你能否守得住?闫应元愣了一下。皇上怎么第一句话就这么问。他实在没有心理准备啊。不问他的出生来历,背景什么的。怎么一开口就问他能不能守住边城。
      但皇帝问话他也不能不答。回禀陛下,臣不知道能不能守得住,但臣一定会守到最后一兵一卒直至战死。崇祯点了点头,这家伙看着年轻,但说话还算老成。没有夸夸其谈。不像后世的年轻人就喜欢说大话,真本事没有。看来还是堪当大用。但是他也不想太过于冒险。还是让他去驻守宣府吧。距离京城比较近,有事的话救援也还来得及。就当是培养他了。至于大同,再另找其他人去吧。这些念头在崇祯脑海里一闪而逝。
      接着说朕提拔你为宣府总兵。为我大明戍边你可愿意。臣愿听陛下调遣。很好,年轻人就应该精忠报国。到了宣府一定要注意独口方向建奴趁虚而入同时要防着蒙古人。一定要谨记朕的话不要懈怠。虽然他记得清军要明年才会从独口入关,但是因为他穿越的原因,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蝴蝶效应。所以还是要随时防范建奴和蒙古。微臣遵旨谨记陛下吩咐。朕对你可是抱着很大的希望,你可不要让朕失望。闫应元听了这话,临忙跪地说道,定不辜负陛下圣恩。
      崇祯很满意闫应元的态度。又接着说王大伴。奴婢在。从内库拨十万万两白银交给闫应元。让他补齐宣府的军饷。奴婢遵旨。所谓财散聚人心。让他补齐军饷也好和宣府的边军打好关系,这算是给他的一点点帮助吧。崇祯心里想着。闫应元又跪地道。微臣替戍边战士,谢皇上隆恩。崇祯打趣道,起来吧,没想到你这么快就进入角色了。挥了挥手说去吧。好好为大明戍边。微臣告退。
      闫应元出了宫一边走一边想。陛下为什么会让我去做总兵呢。我就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他怎么会知道我呢。既然陛下重用我,我就要对得起陛下,一定要好好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只是他永远也想不到。

第12章 年轻的闫应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