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 92 章 基建和教育[1/2页]

崇祯八年 东铂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崇祯,意味深长的说道:“要想富先修路,我大明,各省各府之间的官道,路况极差,一到雨天更是泥泞不堪,难以通行,依朕看,也是该好好修缮修缮了。”
      范景文道:“我大明的官道,的确如陛下所说,路况极差,有些路段车辆,已经难以通行。
      可是陛下,我大明的官道众多,纵横交错,不知陛下,打算从何处修起?”
      崇祯,几乎没有考虑,直接说道:“首先,修缮京师至山海关的官道,其次是,京师至西安,南北两直隶,至于其他地方先放一放,等户部宽裕一些再说。”
      听了这话,这次除了卢象升以外,其他人都有些懵,就算要修官道,怎么会,先修京师至山海关呢?
      于是,郑三俊说道:“陛下,就算是要修缮官道,陛下,所说的三条,依微臣之见,最应该先修的,是南北两直隶,其次是京师至西安,至于山海关方向的官道,应该排到最后。”
      户部尚书,蒋德?道:“陛下,郑大人所言极是,南直隶江南一带,是我大明最富庶的地区,商贸较北地尤为发达。
      修缮官道以后,定能增强,南北两地商贸往来,也能为朝廷,增收一些商税。”
      其他的几个文官,也很赞同郑三俊所说,都认为应该先修,南北两直隶的官道,山海关应该放到最后。
      为什么,这群文官,会首先想着,修南北两直隶的官道,而不是和崇祯想一样,先修京师至山海关的官道。
      说到底,这是层次高度,所决定的,不一样层次,看到的问题,是不一样的。
      文官,站在自己的角度,只想着经济政治,自然认为,连通南北两直隶的官道,更为紧要。
      山海关,在他们文官眼里,就是个边镇,是个不毛之地,怎么和南直隶所在的江南比。
      卢象升,没有附和文官,不是和文官有仇,也不是卢象升,就比文官的眼界高多少。
      而是卢象升,身为武将,考虑问题自然是以战为由。
      大明的不安定,和威胁都来自于北方,先修山海关,以后出征建奴,不管是运兵还是运粮,都是事半功倍。
      至于崇祯,身为一国之君,考虑问题,自然是以国家利益为重。
      崇祯,想先修京师,至山海关的官道,可不只是为了打建奴,方便运兵运粮。
      而是,为了以后关外,努尔干都司的大片黑土地的建设。
      崇祯道:“诸位爱卿,目光放长远些,不要只顾眼前。”
      至于,别的崇祯也懒得解释,再怎么解释,与现在这群人的思想,也难以理解,以后他们自然会懂。
      倒不是说,这些大臣,就是鼠目寸光,而是,眼界受限于这个时代。
      崇祯,要不是从后世,穿越而来,估计此时的想法,会和这些文官,如出一辙,甚至还有不如。
      众人听皇帝说,他们目光短浅,心中虽然不服,但也不好再争辩,只能在心里说一句,骑驴看账本走着瞧,倒要看看,皇帝你有何长远目光。
      

第 92 章 基建和教育[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