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 112章,建奴消息传三边[1/2页]

崇祯八年 东铂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崇祯,听完卢象升的分析,暗自感慨,不愧是吃专业饭的。
      从各个角度,把当前的,敌我形势,分析的很清楚,让人一听就懂。
      崇祯,不得不承认,在战术的运用考量方面,自己是不及,卢象升的。
      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自己是皇帝,只需要考虑,战略层面的问题,就可以了。
      多有几个,像卢象升,这样的人才,才好呢!
      那自己这个皇帝,做起来会比现在轻松。
      崇祯,收了收飘远的心思,称赞道:“建斗,在兵法一道上的见解,又有长进了,此乃朕之福,大明之福。”
      这世上,谁不愿意,被拍马屁呢!卢象升也不例外,尤其是皇帝的马屁,那是格外的香。
      卢象升,谦逊道:“微臣身为军机大臣,又是兵部尚书,分析敌情,是微臣应尽之责。”
      崇祯,对卢象升的,不骄不躁,很是满意,随即说道:“建斗,说起秦良玉的白杆军,如今到什么地方了,能在建奴之前,赶到榆林吗?”
      卢象升,没有任何犹豫,直接答道:“陛下却安心,前两日,军机处收到秦良玉的军报。
      白杆军,已经到达湖北西北部,按照白杆军的行军速度,现在应该进入陕西境内了。
      照此推算的话,白杆军,还需十日左右,就能抵达榆林。
      而建奴和蒙古鞑子,向西移动的消息,是从林丹汗的,察哈尔部附近,传出的。
      因此,就算建奴和蒙古鞑子,都有战马代步,到达榆林的时间,也要比秦良玉的白杆军慢一些。
      除非建奴,和蒙古鞑子,不顾马力,千里急行军,才有可能赶在,秦良玉之前,到达榆林,但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可能的。”
      卢象升,能毫不犹豫,不做任何思考,就回答的这么详细。
      可见,卢象升,对白杆军的行军速度,和路线都了如指掌。
      对建奴,和蒙古鞑子的,行军路线和速度,也有较为清楚的预估。
      这种种无不说明,卢象升,在军事方面,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平常人不可比之。
      崇祯,笑着道:“如此就好,不过朕,还是担心两个问题。”
      卢象升,不敢怠慢,正声道:“什么问题,还请陛下明示。”
      崇祯,用手指敲了敲桌案,缓缓说道:“建斗,朕,有两个顾虑。
      其一,伯雅,从未与建奴,和蒙古鞑子交过手。
      边军,虽有二十万之众,但新兵居多,又要分散在,各个城关。
      能否挡得住,建奴和蒙古鞑子,还犹未可知。
      其二,秦良玉的白杆军,虽骁勇善战,但秦良玉和建奴,有浑河之战的梁子。
      不知,秦良玉碰到建奴,是否能控制好自身,并约束好八万白杆军,不被仇恨所扰,意气用事,让建奴钻了空子。”
      卢象升,琢磨两息,缓声道:“陛下,不必过于担心。
      孙传庭,虽没与建奴,和蒙古鞑子,交战过,但从孙传庭,以往的行事来看,已有兵法大家的影子。
      对阵,二十万建奴和蒙古鞑子,虽说压

第 112章,建奴消息传三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