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治皇帝这番话说完,整个暖阁之中陷入了寂静。
刘大夏满脸欣慰,望着弘治皇帝目光灼灼。
他原本以为他提出这样的观点还要跟大成本据理力争,还要劝说陛下许久,却没想到陛下居然直接认可了他和邵修齐的观点,这是他从未想过的。
倒是省去了一番功夫。
“臣认为施行仁政还是要以陛下和百官为主,须知,施行仁政若是没有上位者的决定如何有国家的富强?”
“所以当今之时仁政的本质就是作为统治阶级应该如何去做。”
“我们如何去影响大明。”
“并且在我们的影响下,大明会变成什么样子。”
“……”
即便刘大夏和弘治皇帝都认可了邵修齐的观点,但部分主考官和副考官的观点还是没有发生改变。
他们认为仁政的本质便是上位者施行的政策。
没有政策何来仁政?
弘治皇帝笑而不语,摇了摇头,转身看向了李东阳。
“宾之,你有什么意见。”
“回禀陛下。”李东阳朝着弘治皇帝行了一礼,然后笑着开口说道。
“老臣也认为,邵修齐的观点是对的。”
“民贵君轻,社稷次之,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无数先贤已经向我们证明了,百姓才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和欣欣向荣的根本。”
“那么毫无疑问,仁政是否推行需要看百姓们是否安居乐业。”
“若是我们觉得推行了一些好的政策,对于百姓有用的政策就是仁政了,这个未免也太过于简单了。”
“我们推行了政策,还要看看百姓们是否丰衣足食,是否有吃有穿。”
“只有这些都满足了,才能称之为仁政。”
“所以邵修齐答卷中所写的老有所依,幼有所养,耕者有其田,只有真正达到这些了,我们大明才算真正的推行了仁政。”
“所以老陈也支持邵修齐的答案。”
“……”
李东阳的话音落下,暖阁之中再无反对的声音。
李东阳乃是华盖殿大学士。
他说的话是十分有分量的。
既然刘大夏这个主考官以及弘治皇帝,还有李东阳都支持了邵修齐所说的当今之时仁政的答案那么便是邵修齐对了。
其他副考官纵然心中有些不同的意见,但此时也不好再说了。
所以,他们将矛头转向了第二个问题。
“陛下,还有一事,便是针对大同粮草问题,邵修齐所给出的答案。”
“微臣认为邵修齐给出的解决方略实在是太过于理想化,太过于粗暴和一把抓了。”
“他做出这样的解决方略,没有考虑到大同的环境。”
“我真这样处理的话,恐怕会引起军队等多方面的不满。”
“哦?”
提到这第二个问题,听见此人如此说,弘治皇帝眯起了眼睛心中隐隐愤怒了起来。
“考虑到大同的环境,那朕问你,大同是什么环境?”
“结党营私,不听皇命,还是鱼肉百姓?”
“……”
刚才说话的人听见弘治皇帝的语气变了,鬓角的冷汗立刻就流了下来。
“微臣……微臣不是这个意思,请陛下息怒。”
第272章 派谁前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