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4章 江老头很着急[1/2页]

我们一起去修仙 宋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西城山上,西城观。
      这是一间破瓦房,没有供奉香烛,也就不谈宝相巍峨。
      仅有两排方凳,左右各两张方桌。
      屋内还有方才打斗后残余的蒸汽,在屋梁上凝结水珠滴落,不一会就让地板变得湿漉漉的。
      不过一语作罢,江老爷便一瘸一拐的带着三人向着后方而去。
      起初,安宁就觉得有些奇怪。
      观中竟然没有供奉宝相,可等到绕后而行,才面露错愕。
      “三清相背?”
      这是三尊三清宝相。
      所谓相背,却是背朝道观大门,面朝后门院落。
      江老爷有些得意,更有些狂妄:“这便是西城之道。”
      何为狂妄?
      道门皆以三清为尊,宝相应朝向正位,哪有像这般作态似的相背而立。
      难不成,取义‘背道而驰?!
      好巧不巧,还真被安宁猜对了。
      “王君位列仙神,史上显露次数不多,有迹可查时,已是能与瑶池西王母坐案相谈之人。”
      “古有一气化三清,名头都被这三位抢走……”
      “我派有言,王君奉三清,不为始祖。以三清为标首,应习之。”
      挖槽。
      有点吊啊!
      “意思是,西城王君自立一道,以三清为楷模,以图超越?”井老师询问。
      言语中,竟然有点惺惺相惜的意味。
      其中意志不敢苟同,但这种霸气侧漏的愿望,让人觉得很有劲。
      当然。
      媳妇的思想很危险,三清是大势。
      自古至今,谁敢妄议三清之名?!
      不过真要说修行界的情况,其实各家各有言论,人修道超脱生死,都是为己求,而不为他人求。
      与其说三清师祖是传承,实然没什么是三清真正传下来的东西。
      三清只是一种信念。
      简单来说,他们是开创者。
      给修行这一门学科,定了一个名字。
      例如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就以牛顿为名。
      而修行……
      若是修行有一个教科书,三清道尊的头像肯定被印上去。
      西城王君此举,大可以理解为立鸿远之志。
      不过若去追溯西城王君所存在的年代,也就不失挑衅之意。他大可能是和‘老子一辈的存在,做出这种事情来,不是挑衅要干仗,是什么?
      当然啦。
      不论西城王君到底多强,安宁和井老师这些刚入修行路的小辈,都只有膜拜的份儿。
      井老师就比较直接了,一句话了,大喊一句:“牛比!”
      “哈哈哈,小女子,咱俩其实脾性相投。”江老爷笑得爽朗,很有一种找到臭味相投之人的感觉。
      不过……
      呵呵。
      脸皮转的也太快了吧?
      刚才还要干仗呢,现在一句话就想将恩怨一笔勾销?
      真当姑奶奶没脾气?
      于是。
      “我是和西城王君脾性相投!”
      噶。
      江老爷直接呆愣,那位小王同学虽然不明情况,但也觉得超凶。
      唯独安宁苦笑:“别闹了好不好?方才算是不打不相识!”
      说着,他又居中调解,生怕江老爷再炸毛:“老爷子也莫怪,你俩的确一个样,脾气暴躁。”
      有了这么一个和事老,江老爷也就不钻牛角尖了,洒然一笑,继续道——
      “其实也怪我这个老头……”
      “我方才是将你们当成道门中人,这才语出不善。”
      哦?!
      这句话,一下子勾起两人的兴趣,就连井老师也忍不住放下不忿道:“怎么?你们西城派和道门有什么恩恩怨怨?”
      “西城派?”
      “道门?”
      江老爷又是面露不屑,模样几乎和二人刚进门时相仿,好像别人欠了他二百多万。
      “何为道?大道朝天,各走一边!”
      “凭什么三清为道?全真为道?天师为道?符?三山为道?”
      “我西城,就不能为道?”
      说到这里,江老爷也知道可能又会引起二人的不适反应,连忙补充:“二位勿恼,我没有针对二位的意思!正如我之前所说,我并非这修行界之人,也以修行界为耻!”
      “这事儿,得追溯到‘西城道第一次向外传播时说起……”
      西城王君,位列仙神,天人也。
      正如安宁和井老师之前所了解的一般,西城王君有法传弟子,最著名的便是茅山宗开派祖师,茅盈。
      按照江老爷的说法,茅盈自西城王君得大道……
      但让人没想到,这位高徒却另立门户,尊上三清为仙神供奉,与西城之意背道而驰。
      虽然其人没有掩盖师从西城王君的真相,但也绝口不提其修行真意与西城有关。
      因而。
      西城将此人立为叛徒。
      除此之外,江老爷又道出了第二人,帛和。
      帛和,魏晋时期,辽东人。
      少时入地肺山(终南山),师事董奉,受授行气服术法,后到西城求道,得西城王君引入西城洞天当中观壁三年。
      壁中有大道而无字,王君言,初时观无,是道未成,须熟视石壁,久久当见大道真言。
      帛和三年后,在西城洞天得道。
      但要说他与西城王君的师徒关系,或许只是一个外门弟子,不受认可。
      当初王君将去瀛洲(东海神山之一,岱屿、员峤、方壶、瀛洲、蓬莱),只是留下帛和一人自学大道。
  &

第44章 江老头很着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