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1月,寒国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可用外储大约110亿美元。
但更大的问题出现了,经过测算年底前需要偿还的外债超过200亿刀!
按当时平均每天消耗10亿刀计。
一个多礼拜后寒国就会破产,经济将彻底崩溃。
国家破产,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金代表做出了最后的决策,正式向imf求援。
辛东旺、李建唏都是满心欢喜,觉得有了imf的援助,股市一定会回暖,寒币会止住颓势。
再差也不能比现在差吧。
抱着这样的心理,他们推动了和imf的洽谈。
他们没预料的到的是这一举动就像是捅了马蜂窝一般,在企业和民间惹来了极大的争议。
寒国人好不容易挺直腰板几十年,1996年刚加入被称为国富俱乐部的oecd,转眼就要向imf摇尾乞怜,这简直是极大的羞辱。
在寒国人眼里,面子比啥都重要。
求援的信号发出后,几乎每天股市一开市就有外国炒家抛售,最夸张时10分钟内大盘下跌20%!
看着大盘狂降,李国富的脸上笑开了花。
他无比的庆幸,听取了李勋的建议,提前布局做空寒国股市。
如今在抛盘的大多都是后知后觉者。
另一边作为财阀会成员,与imf的谈判全程都会抄送到他的案头。
这种在幕后操纵两头的感觉,让李国富的控制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但随着imf谈判的推进,李国富有了新的焦虑。
如果寒国与imf签订了协约,是不是意味着股市和汇率就会回暖,得到了援助,一切都会回归正轨?
那李家是不是应该从做空市场及时撤出?
就在这时,他的卫星电话响起。
是他海外分部的负责人朴正伊,一个寒裔金融奇才。
在所有人都在浑浑噩噩的时候,朴正伊却意识到经济危机的到来,他到处游说想让大机构资助他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做空行动。
结果必然是频频碰壁。
李国富非常的赏识他,收购了他在华尔街的公司,成了朴正伊背后的金主。
朴正伊汇报了今天的业绩,兴奋的同时有了和李国富同样的忧虑:
“老板,我们是不是可以撤了,我们的几个在华尔街的同行似乎收到了什么信号,今天的20%或许是他们最后一笔砸盘!”
“嗯,你又跟我想到一块去了,既然如此……”
就在李国富打算下达撤出指令的时候,在一旁观看数据的李勋
第24章 破产日,老爷子的迟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