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七章 征收商税,取消农税[1/2页]

大明末年:朕崇祯皇帝朱由检 正天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辽东欠饷多年,很多士兵苦不堪言,再这么下去恐怕要出事啊,众卿可有解决之策?”
      温体仁附议:“臣推荐加税。如今税收三十抽一,而我们只需要再加二分即可无忧。”
      也就是多加两成。
      朱由检知道温体仁说的于情于理。
      因为三十抽一确实不多。
      根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谷物篇记载。
      崇祯元年大明最次的良田也能亩产一石(一百多斤。)
      好的良田能亩产三石到五石。
      三十抽一三百斤的粮食才上交十斤。
      哪怕抽三,也就三十斤。
      老百姓除了肉疼一下,并不敢不从。
      因为到了崇祯后期,都十抽一。
      “不可,陛下,温体仁纯属胡说八道,税收乃国策,岂可乱改。”
      “辽东年年打仗,难道年年加税”
      温体仁手一瘫:“我是胡说八道,但最起码我提议了,不像某人在其位不谋其事。”
      朱由检这时候制止了他们。
      “朕倒有一个方法,不知道可行不。”
      “开通杭州,广州港口,解除海禁。”
      此话一出,在场人顿时警觉起来。
      尤其钱谦益和温体仁。
      他们都是东林党。
      听到朱由检解除海禁自然明白啥意思。
      难道朝中大臣不知道解除海禁是好事?
      当然知道。
      那为什么还要封禁。
      因为封禁了才有利益。
      现在的沿海地区基本都在偷偷摸摸。
      那些出海的商人为了赚钱。
      会拿出不少金银珠宝来消灾。
      如果解除海禁。
      那就等于这群商人不用破财消灾了。
      可以光明正大的解决问题了。
      那涉及的东西太多了。
      而皇帝为什么要解除海禁呢?
      难道是???
      果然,朱由检龙音响起
      “自古士农工商,朕觉得不合理。”
      “这些人中,最重的负担却给了农民。”
      “农民辛辛苦苦种了一年地,却连家人都养不活,这如何能行。”
      “而商人的辛苦量要轻一点。”
      “家中的资产不计其数却分文不交。”
      “陛下,万万不可啊。”
      钱谦益制止了朱由检的话,立刻跪了下来。
      “有何不可?”
      “陛下,不收商税乃太祖规定,万万不可违了祖制啊。”
      “商人乃贱籍,陛下莫要被黄白之物蒙了眼睛啊。”
      “臣建议加收农税,巩固辽东。”
      好家伙。
      这老家伙一听收商税,立刻变脸了。
      不愧是东林党魁。
      这变脸速度,四川变脸也要退避三舍。
      “商人是贱籍啊。”
      温体仁和钱谦益几乎同时开口:“是啊陛下。”
      朱由检思考了下:“那取消不就得了。”
      “即日起,取消天下贱籍。”
      贱籍有很多,商,奴,妓,某些大臣的后代。
      钱谦益和温体仁差点哭晕在房中。
      他们好不容易才爬上了这个位置。
      这要是收商税成功了。
      那他们两个就是眼中钉,肉中刺了。
      “朕意已决,后续由杨嗣昌负责。”
      杨嗣昌连忙领命:“臣遵旨。”
      他是三边总督杨鹤的儿子,自己和老爹在天启五年被打压辞职。
      如今刚回来肯定要好好卖力。
      商人的奸诈早在他的脑海中了。
      尤其是山西那二十多家粮商。
      又接着处理了一些问题。
      年度总结会议才圆满结束了。
      五省免税

第二十七章 征收商税,取消农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