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9章 五院只生产两种武器[1/2页]

院士重生:这大国梦,如你所愿 老雪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叶知寒手指敲打着桌面,沉声道:“对于洲际导弹的射程,不能和普通导弹相提并论,他们并不在同一个物理体系之内,五千千米我国能够实现,一万千米,对于我国现在的技术水平,也同样不难实现。”
      “只要磁约束加速管道实现理论计算中的预估,能把导弹加速到5km\/s,能把导弹送出大气层,那对于导弹结构和弹道只要稍加设计,哪怕只靠地球自转我们也能把导弹扔到全球任何一个地方。”
      很多人习惯把导弹的难易程度和射程挂钩。
      其实不然。
      导弹的难题在制导,在精准打击,在超高速下的气阻处理。
      射程,反而是最简单的问题。
      之前他在加州大学任教的时候,给那一批丑国火箭之父们提出过一个问题,如果要设计一个射程无限远的导弹,该怎么设计?
      填装无穷多的燃料?
      空中加油?
      或者说根本不可能实现?
      当时丑国的那批火箭之父们的脑瓜子,和现在赵章顺他们一样,直来直去,丝毫不会变通。
      依旧用地球物理框架来思考宇宙问题。
      正因为思维的局限性,让他们在思考上就已经产生了挫败感,更别提什么可行性了。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
      所谓的射程无限远,无非就是让导弹不再下落。
      让它成为一颗近地卫星或者同步卫星。
      而这个答案,开启了洲际导弹设计的序幕。
      它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人类的宇宙纪元,令军工发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导弹的研制并非随着射程的增加而难度增大,而是当射程达到一定地步之后,难度便戛然而止。
      不过当然,刚才有些话叶知寒还是要收回。
      因为在他和那些丑国的火箭之父们上课的时候,他说出答案之后,那些人很快就能恍然大悟。
      但我们的学生基础还是差了一些。
      所有人露出一副茫然的表情看着叶知寒,他们丝毫不明白叶知寒的话具体是指什么意思。
      当然,这或许和他们是数学部的学生,没有系统性的学过物理有关。
      但他们的确是想不通,为什么达到5km\/s之后,本来说好的五千公里射程,怎么就突然变成了一万公里?
      咋直接翻了个倍呢?
      在他们看来,五千公里,这个数字本来就太大了。
      就这么谈笑间直接翻倍,说句不该说的,感觉……有点轻浮。
      不像是做科学的人说的话,太随意了。
      “嗯……”
      叶知寒看着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在心里想了一下:“这样吧,我给大家简单讲一下原理,不讲的太细,但至少让你们明白大概是什么样的机制,这样在后面的工作中也不至于那么迷茫。”
      赵章顺道:“对,还是说说吧,这

第59章 五院只生产两种武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