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9章 击垮一个国家有多简单[1/2页]

院士重生:这大国梦,如你所愿 老雪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白宫政客靠着自己的盲目自信,亲手将丑国推上了一条不归路。
      国际粮价的波动,在援助法案终止条约签署之后,开始了疯狂的表演。
      以丑国粮食总署牵头,各大高校共同编纂的一篇学术文章,在纽约日报上发表,随后作为风向标,迅速在世界流传。
      这篇学术文章的名字繁琐,多为农学术语。
      但最后的结论却通俗易懂。
      受制于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地质运动与极端天气情况综合分析,预计未来五到十年,粮食产量将逐年大幅降低。
      预计产量恢复时间在1962年。
      这篇文章,集齐了当今世界上近乎最优秀的农学教授的签名。
      这些人联合发表文章,足以让一个空穴来风的谎言,变得无比真实。
      这篇文章已经发表,毫无疑问,对粮食市场而言,是一个极端的利空消息。
      一时间,各国粮食加工企业开始加大力度抢购市场上的粮食。
      两家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丑国华尔街发布的名义粮价在50美元\/吨,但在市场上已然达到了200美元\/吨。
      且依旧保持着上扬的态势。
      大步向前。
      ……
      时间进入1957年。
      这是粮食狂热的一年。
      四个月的发展,国际粮食市场,已然变成了一片尸骨累累的坟场。
      粮食价格一天一个价格,峰值达到395美元\/吨。
      而震荡平衡的价格,也在300美元\/吨。
      半年的时间,国际粮价翻了近乎八倍。
      八倍,是什么概念?
      对于中亚、西亚、非洲、南美等国家而言,他们本土的主粮一直以来都靠进口。
      且因为生产水平低下,人均年生产总值只有三百美元。
      注意,三百美元只是生产总值。
      并不是说人均平摊下来是三百可支配财富,而是拼死拼活靠着编竹篮、烧瓷碗,一年一共可以为国家创造三百美元的价值。
      如果除去成本和层层剥削,到手里的财富,微乎其微。
      实际上,从粮食战争进行的第一个月,当价格从最开始的32美元涨到70美元的时候,这些国家,就已经揭不开锅了。
      ……
      粮食战争,说到底,本质上是对资本的血腥和丑陋的揭示。
      丑国做局。
      西方配合演出。
      全世界国家跟着遭殃。
      当然,华夏有些特殊。
      中储粮充足的粮食储备,足以让华夏不受其影响。
      只是为了让丑国继续给自己挖坑把自己埋下去,所以才配合他进行演戏。
      国内粮价虽然有所涨价,但也是根据生产总值的动态变化而进行调整。
      和国际粮价原地起飞不同,华夏的涨价是因为人民可支配财富增加而进行的动态调控。
      但在当下的世界,华夏独善其身容易,置身事外很难。第249章 击垮一个国家有多简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