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回回炮[1/2页]

明末开山刀 桑甄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王则之营地东面,林丹汗的营帐内。
      “今日一战,我族勇士伤亡三万七千六百二十四人。”林丹汗说完这句话沉默了下来。
      死了这么多人,这仗已经没法打了。
      因为,林丹汗的嫡系,察哈尔本部的精锐,铁甲骑兵也损失了不少人。
      “我们往北撤,借道喀尔喀,再去青海大草滩。”
      林丹汗无奈的说道。
      “不,我不同意,我们死了那么多族人怎么能就这么算了,鲜血必须以血来偿,我们必须打回去。”察哈尔噶尔马济农站起来怒吼道。
      他麾下的族人死伤惨重,他要为他们报仇。
      “好,我们蒙古人就没人懦夫。”原来林丹汗的丧气是装的,他从骨子里还是想通过战斗战胜王则之的。
      “明人有火器,我们蒙古人有回回炮,我们的回回炮已经打造完成,明日就到我们大展神威的时候了。”
      帐中的首领们听完林丹汗的话语,纷纷神情一震,期待起来。
      回回炮又名西域炮,巨石炮,襄阳炮。
      是一种抛石机,用于战争攻守的武器,这种抛石机不过是在古代抛石机的基础上改良、改进、创新得更加先进、威力更加巨大。
      元初,有两位非常有名的造炮专家西域木发里人阿老瓦丁和西域旭烈人亦思马因。
      他们发明的回回炮成为蒙古人的攻城利器,从来为蒙古入侵中原统一中国的行为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们为发展蒙元的兵器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阿老瓦丁、亦思马因这两位高超的造炮专家,因此受到元世祖的格外赏识和鼓励,他们以及他们的子孙后代得到元政府很高的奖赏和荣誉。
      元初年,元世祖大举伐宋,在襄阳、樊城遭到宋军顽强抵抗。
      襄樊战役始于至元五年(1268),元军围城5年,却始终未能攻克。
      至元八年(1271),世祖遣使到波斯,向宗王阿不柯征调回回炮匠。阿老瓦丁及其弟子亦思马因应诏,举家驰驿至京师。
      至元九年(1272)十一月,阿老瓦丁、亦思马因制成回回炮,奉旨在大都五门前试射。
      这是一种巨石炮,所用弹石重达150公斤,以机发射,用力省而射程甚远。
      试射成功,世祖非常满意,特赐他们衣物、绸缎,并诏令他们带此炮赴襄阳军前用之。
      至元十年(1273)正月,以回回炮攻樊城,一举告捷。
      接着,元军移炮以向襄阳。
      亦思马因根据对地势的细心观察,在襄阳城东南角安置巨炮。
      “机发,声震天地,所击无不摧陷,入地七尺。”
      结果,一炮就射中襄阳谯楼,“声如雷霆,震城中。城中汹汹,诸将多城降者。”
      宋将吕文焕自知不敌,遂纳城归顺元军。
      相持6年之久的襄樊战役,就这样在回回炮的一声怒吼中宣告结束。
      接着,元军利用这种威力巨大的回回炮不断扩大战果。
      至元十一年(1274),元军渡江,宋兵陈于江南岸,拥舟师迎战。
      亦思马因之子布伯于北岸竖回回炮击之,宋舟全部沉没。至元十三年(1276)

回回炮[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