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大胆实施[1/2页]

明末开山刀 桑甄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大同府内四州七县的百姓已经尽归王则之麾下,这些人分了田地,成为了自由之身,一个个都有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
      王则之免了他们一年的田赋,每个月还给他们发粮食,保证他们不会饿Si,百姓们纷纷对王则之感恩戴德起来。
      他们之所以会如此感恩王则之,最主要的就是王则之收编他们的时候每人分了一亩良田。
      虽然说百姓们穷困潦倒,日子过的不好,很多人都是独身独户。
      但是也不乏家中人多的百姓,据编户的军官所说,最多的一户家里祖孙三代皆在,爷爷NN儿子nV儿孙子孙nV外孙,一大堆人加起来有十几人。
      这一大家子,一下子就分到了十几亩良田。
      百姓们得了自由之身,有了田地,他们就自发的建起了功德庙,把王则之供奉了起来。
      王则之听闻之后,一头黑线,立刻下令拆除了所有的功德庙。
      如果百姓要感激他,可以立碑记录,没必要立庙供奉他。
      百姓在他活着的时候给他建庙,烧香点烛把他供奉了起来,让王则之感觉,在给他办活丧一样。
      刚开始的时候,百姓很是不理解王则之为什么要拆了自己的庙。
      当百姓中有人说,王则之此举是为了百姓们好。
      要知道,朝中的皇帝健在,百姓们不为皇帝建功德庙,却为王则之建功德庙,如果皇帝知道了,不止王则之要倒霉,建庙的百姓都要遭殃。
      百姓们听闻之后,觉得此人说的有道理,于是他们在功德庙的旧址上树起了一块巨碑。
      以碑文记载下了王则之所做的事情。
      王则之听闻百姓们不再建庙之后,总算松了一口气,可他还没高兴多久,就又高兴不起来了。
      原来,百姓们在他的功德碑下继续烧香点烛,供奉他。
      王则之听了,扶着额头一阵头大,他知道这种事情一时半会儿扭转不过来了。
      最后,只能随他们去了。
      百姓们安顿好了,他就开始安排守城的人选。
      四州七县、十三卫,优先选出了警备司的第一任警长。
      王则之亲自给他们盖敕印,颁发任命书,警长礼服。
      这些人无一例外的都是威望极高,享有善名的人物。
      任命结束之后,王则之大手一挥,把警备司所用的武器装备,第一个月的粮饷统统发了下去。
      这些人从来没有想过,他们有一天会当官。
      得了王则之的任命之后,领了粮饷、武器装备,还有王则之从于忠手里cH0U调出来的密谍。
      当然这些密谍不是以密谍的身份分配给他们的,而是以警卫班的身份分配给他们的。
      警备司责任重大,必须公正无私,如果这些人了,王则之就会第一时间知道,并且采取措施。
      各个警长雄赳赳气昂昂回去上任了,同他们一起去的,还有王则之从教官当中选出来的刑罚司司长。
      在警备司、刑罚司建立起来之后,王则之给他们下达了第一个命令。
      大同府境内的八百二十座堡寨,三百零七座墩台,已经缩减为了四百一十三座堡寨、一百六十八座墩台。
      王则之把这些堡寨、墩台划分了区域,归到四州七县、十三卫所的名下。
      这些堡寨、墩台内分置派出司,刑罚分司,这两司是警备司和刑罚司的分支,归上级两司管辖。
      王则之命警备司的第一任警长举荐出赴任派出司的司长。
      举荐之人必须德高望重,享有善名,如若他们把J滑之人举荐上来,举荐的警

大胆实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