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五十九章:我就偏不夸[1/2页]

超能鉴宝师 顾七兮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阿龙,你确定是吴之?大师的东西吗?有什么依据?”龙雪梅好奇地从赵爱爱手里接过了这竹子笔筒,倒也认真地看了几眼,“你怎么确定这漆是新刷的,而作品是老的呢?万一就是后代仿的吴之?大师的机雕作品呢?”能问这么清楚,多半心里是带着点不服气的,因为她一开始就没瞧上这个笔筒,而如果真的是吴之?大师的作品,那这她瞧不上眼的笔筒,可真是一个大漏了。
      吴之?(活动于清康熙年间)清代书画家、竹刻家,为朱三松之后嘉定竹雕第一高手。字鲁珍,号东海道人。
      要知道,吴之?字鲁珍,号东海道人。(活动于清康熙年间)清代书画家、竹刻家,为朱三松之后嘉定竹雕第一高手。
      吴之?的传世作品不少,均是精湛之作,流传至今和见于著录的据不完全统计有20余件,除国内博物馆有收藏外,私人也有收藏,另有一些已流传到海外。
      而最著名的莫过于吴之?的黄杨木雕“对弈图”笔筒,又名“黄杨木东山报捷图”笔筒,被故宫博物馆收藏着,筒高l7.8厘米,直径13.5厘米,椭圆形筒状。筒身为截取的一段黄杨木,鹅黄色;口边与底座镶嵌紫檀木,呈褐色;内口形如灵芝,黑黄之间,颇有古意。笔筒上方岩石石壁的右侧阴刻“槎溪吴之?”隶书款,下有阴刻填红篆书“鲁珍”圆角之印。
      这件黄杨木雕对弈图笔筒深受乾隆皇帝喜爱,款识左方的石壁上阴刻四行隶体乾隆御题诗一首,诗云:“鲁珍绝技继朱松,逸品流传颇寡逢。对弈人间若无事,传神是谓善形容。”另有一行阴刻隶书小字“乾隆丙申秋月御题”,下有阴刻填红篆书“古”、“香”二小方印。
      作者以高浮雕技法雕琢人物景致,工艺精湛,构图清晰,人物神韵毕现。筒壁上雕一处深山老林,只见悬崖陡壁,松柏苍劲,浓荫蔽日。松柏之下,二人于石磐对弈,另有一人观棋,后面侍立三位婢女,正持花细语。峭壁的另一侧,两骑飞驰于幽谷林间,高举旗幡,前来报捷。
      吴之?大师精于竹雕中的阳文高浮雕手法,灵活地运用深雕、浅雕、镂雕等技法,人物神态惟妙惟肖,将山石、树木勾勒处理的层次分明。
      龙雪梅眼巴巴地看着顾文龙的后脑勺半天,等他解说,哪知道顾文龙专注地开车,压根没理她,她忍不住拔高了声音,不耻下问:“顾文龙,你倒是说说看呢,到底有什么依据?你要知道,如果确认是吴之?大师的作品,那这可是个大漏。”
      “依据?这依据是我看出来的。”天地良心,顾文龙真的说了句大实话,他对这个竹雕笔筒真不太懂,也是天眼看出来是真的,然后结合吴之?竹刻风格,然后按照时间线推断出来的。
  &n

第三百五十九章:我就偏不夸[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