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51章 韩非之梦,天行九歌[1/2页]

诸天纵横,从武林外传开始 贫道爱烫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东海之滨,齐鲁之地,桑海,山巅。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和一个年轻英俊的公子相对而坐。
      老者身着儒袍,双目紧闭,看起来老态龙钟,却又有高山一般的凝重威势,其身上散发出来的浩然正气,堪称诸邪退避,万法不侵。
      若是有修行邪法的靠近这老者,老者无需动手,只需呵斥一声,便能让对方自食恶果。
      此人不是别个,正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被后世尊为“后圣”的荀子!
      荀子批判地接受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正统的思想和理论,总结百家争鸣的理论成果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创立了先秦时期完备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
      主张“礼法并施”;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反对鬼神迷信;提出性恶论,重视习俗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并强调学以致用。
      许多年前,荀子便已经把儒家掌门之位传给伏念,隐居于此,著书立说,教育弟子。
      荀子身前这个年轻人,便是他最得意的弟子。
      年轻人有着飞扬的浓眉、深邃的桃花眼,面部轮廓仿佛刀削斧凿,看起来文质彬彬,言语间有些轻佻,似乎很喜欢开玩笑,却给人一种另类的严肃感觉。
      仿佛这不是一个人,而是能够审判一切的律法。
      他就是——韩非!
      韩非,也称韩非子,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将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
      提出了“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循名实以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等多种21世纪也不过时的理念。
      除了法家思想之外,韩非的文笔也是顶尖中的顶尖,绝顶中的绝顶。
      韩非擅长用寓言故事来阐述道理,形象而生动地反映了复杂纷纭、变化万千的生活状态。
      时代更迭、国家兴亡、王侯将相、个人荣辱、征夫思妇均纳于笔下,内容之广泛、事件之纷杂、形象之众多,堪称先秦寓言之最。
      比较著名的故事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
      就连秦始皇嬴政,读到韩非的《孤愤》、《五蠹》,也曾谦逊的表示:“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李斯最著名的文章《谏逐客书》中最有名的那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实际上也是引用自韩非。
      原文是: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如今的韩非虽然处在求学阶段,但需要的知识都已经学到,已经到了告别的时刻。
      “老师,昨夜我做了一个梦。”
      “哦?什么样的梦啊?”
      “醒来的时候,我已经忘记了梦里的内容,只是发现枕上的泪痕犹然未干。”
      “是悲伤的梦吗?”
      “也许吧,我并不知道那是伤心的泪水,还是来自于领悟的喜悦。”
      “你又多了一层体会,不错。”
      “而且,我发现自己最近似乎一直在重复做这样一个梦。”
      “如果你已经忘记了梦里的内容,为什么会认为是不断重复的一个梦呢?”
      “因为,在梦里,始终都有一首歌,萦绕在我的心头。”
      “什么样的歌?”
      “无法形容的美丽,又似乎很伤感,很遥远,又似乎很熟悉。”
      “你有什么感受?”
     &

第351章 韩非之梦,天行九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