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正当众多研究人员们都有些坐不住了的时候。
  徐浩忽然从加密电脑前抬起头来,长舒一口气。
  见状,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的向他看去。
  大家都想知道,面对这样的问题。
  身为跨介质飞行器项目的总工程师,徐浩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和选择。
  感受着众多研究人员们的殷切关注。
  徐浩站起身来,轻车熟路的将那位老教授设计的新方案投放在大屏幕上。
  没有过多的废话,而是直接开始讲解道。
  “新方案采取的是分步式低速垂直入水方式进行制导,简单来说。”
  “这种方式主要是基于竖直方向高度和水平方向为之的轨迹跟踪制导。”
  “即根据作战要求预先设计一条介质跨越轨迹,然后采用相关控制方法对轨迹进行跟踪。”
  “关于这一点,常用的控制方法包括比例积分微分控制,鲁棒切换控制等等。”
  “另外,我们根据……”
  一开始,研究人员们还有些懵。
  大家都以为徐浩在分析和推导过后会先给出采用哪个方案的结论和理由。
  可如今,怎么忽然就开始介绍新方案中的技术方法了?
  虽然大多数人心中都有些疑惑。
  但随着徐浩的讲解,许多人逐渐摒弃了复杂的想法与情绪。
  而是选择认真的聆听讲解。
  在他们当中,那位提出新跨介质飞行器制导方式方案的老教授坐在最前方。
  透过老花镜仔细的看着徐浩列出的板书与计算数式等等。
  时不时的还要将其与自己随身的笔记相对照。
  间或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显然是听得十分认真与仔细。
  身为新方案的设计者,他与其他研究人员自然不同。
  能够深入浅出的理解与分析徐浩所讲授的任何内容。
  并做到一定程度上的拓展与延申。
  徐浩的讲解仍在继续。
  在对老教授所设计的分步式低速垂直入水制导方式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过后。
  他随手将自己设计的旧方案一同列在大屏幕上。
  并针对两者的不同之处开始进行对比。
  “由此我们可以比较明显的看出,分步式低速垂直入水制导方式对航行器的结构要求比较低。”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其过渡过程耗时较长,起降距离也比较长。”
  “整体来说只能适用于对时间要求不高以及起降水域比较开阔的场景。”
  “这便是其掣肘所在,难以适应例如紧急军事行动中,过渡水域狭小、入水位置要求比较精确的任务场景。”
  “所以说,新方案具备一定的局限性……”
  听到这,现场一片寂静。
  那位老教授握着拐杖的手掌不自觉的用力,双眼都瞪大了些。
  感到无比的震惊!
  分步式低速垂直入水的制导方式是他一手设计出来的。
  但却压根没有像徐浩这般,直接明了的发现其局限性!
  如果这样来说,他这种制导方式确实并不适用于很多任务场景。
  甚至可以说,他是在理想的环境状况下设计出了这样的方案。
  但在现实的作战环境中,往往并不存在这样理想的场景!
  不仅仅老教授

第611章 俩方案都毙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