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十六章 太空电梯的血泪史(下)[1/2页]

帝国往事回忆录 耶生卡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还是以北京的太空电梯举例,如果把主体承载柱看成一个简单的空心圆柱,那么这个圆柱的圆柱壁最薄的部分都至少要超过了十米的厚度才能支撑后面的建设。
      以至于后来有科学家是这样评价太空电梯的:“她就像一个时代的早产儿,她本不属于这个时代,但是被一把叫做政治的刀提前剖腹产拿了出来,她就是一个畸形的早产儿,她出生的是如此之早以至于看起来是如此丑陋而笨拙,但不管这么说,她终究是来到了这个世界,在全世界的努力下顽强地活了下来。”
      而至于建设成功的仅有的几个国家,也付出了极大的成本。
      美国强制收购大型私人企业归为半国有,包括苹果和微软等龙头级企业,同时提高富人的重税,几乎停止了在全球的非美军基地的军事活动,对于海外美军基地(如日本,韩国等)驻军费大幅提高。
      当然,如此严重地“剥削”富人在国内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而欧洲本来是英法打算各自建造自己国家主权所有的太空电梯,但很快就发现无异于天方夜谭。
      于是在欧盟的主导下欧洲太空电梯计划缓慢开始了,欧洲的太空电梯是世界上最后完工的,建造过程极为缓慢,即使后面有美国的支持,也仍落后了其它太空电梯十年左右,但相对应的是欧洲每年的财政支出都相对平和,甚至都不需要剧烈的政策改革来提供支持。
      大量高收入富豪开始尝试转移国内资产,但终以失败告终。于是高收入群体转而开始煽动国内局势,勾结中东反美势力,但在军队的强力镇压下,最终没有造成特别大的影响。
      客观地说太空电梯已经接近美国的国力极限了,再加上对外的大量渗透攻击,以及防御苏联的渗透,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持,可能会导致资本主义的周期性金融危机提前来临。所以必须进行提前的宏观调控。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后来的历史证明,当时的美国总统几乎走对了每一步。
      早在改革早期,大量的军队就已经严阵以待了,如此苛刻地压迫高收入群体必然会导致社会的动荡,但是正如美国高层的判断,只要军队不倒戈,就不会有什么特别大的危机。
      而军人大多出身平民,美国几乎不会有富二代参军的,而且他们对富人没有太大的好感,从始至终军队都在支持政府。
      苏联的军队实力与美国不相上下,但经济实力就相对比较弱了,苏联在早期时并没有太大的改革,但随着不断落后的进度和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大刀阔斧的改革是必然的,否则不用美国人动手这个红色的巨人就要自己倒下了。
      苏联和美国不同,没有太多的民营资本可以供国有化,没有办法开源,提高经济只有靠节流。而苏联的政策是十分激进的,冒了极大的风险。
   

第三十六章 太空电梯的血泪史(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