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类的第一个地外聚居地,火星共和国的出现弥补了社会学家对人类社会的一种遐想,就是不同人种,不同背景的人群真的能够和平友善地生活在一起吗?
种族问题一直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比较著名的如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导致的难解的恶性循环。
比如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黑人歧视问题,这其实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首先由于历史原因黑人会受到歧视,这是最初的原因。这一原因导致了黑人被社会接纳的程度下降,包括求职或是求学。不被社会接纳这就直接导致了收入的下降,被排挤在社会边缘。
这样的边缘化和贫困化必然会导致犯罪率的上升,就如同中国古代的土匪多数聚集在山区一样。
而这样就导致了黑人的犯罪率相比于白人就会高上不少,这一客观现实又反过来导致了对待黑人的歧视进一步加大,又为更多的种族主义者找到了可以依靠的现实论据。
最终进一步导致黑人被社会排挤,又再次加大歧视的问题,形成一个闭合的死循环。
很多国家都有类似的问题,从富饶的欧洲到相对落后的非洲,其中还夹杂着文化的交融,合并,输出等等复杂的情况。
比如对外来文化一味地反对,就会变成极端的排外主义,必然会在历史前进的步伐中逐渐落后于世界。
但是如果采取海纳百川的政策,则又会必然失去一部分本民族的文化,可能是糟粕,也可能是最为重要的意识形态。比如古罗马帝国的解体原因之一就是吸纳的外族人口和奴隶太多,作为国家主体的罗马公民反而是少数人,这样的背景下解体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正因为社会问题的复杂性,所以社会学家对于火星的种族问题,文化问题都十分好奇的,火星共和国是目前人类历史上最新的现代社会体系。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火星上的民族问题却远远没有地球上严重,这样繁杂的人种和完全不同的文化竟然融治地并存着。
关于这个问题的解释,社会学家给出了如下的回答。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一一每个民族的所具有的核心价值观是不同的。这往往是由于环境决定民族价值观的。比如中国古人的以和为贵,这是因为中国本土气候较好,只要安心种地是完全能够生活的很好的,而对于中国人而言战争一直都是不安定的因素,从来都不会带来任何财富。
再看看另一个完全相反的例子,北欧的维京人,或者说他们在历史上的另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维京海盗。
维京人是一个好战的民族,相比于中国古代的“以和为贵”,他们追求在战场上光荣地战死。这不仅是他们的行为上可以看出,在他们的文化中也可以略见一二。在他们信仰的多神教的故事中,战死沙场的勇者会跟随女武神进入英灵殿享受,尽情饮酒,死亡是生命的终点,但是对于战死的勇士,则是另一种新的开始。
有着这样的风俗,维京人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间内都依靠劫掠欧洲沿海为生也不足为奇。
这样的风俗主要是由于环境影响的,北欧并不是一个\"好好种地\"就能活下来的环境。那个时期人类的工业极其落后,想在北欧之类的极地生存并发展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在这样的环境的影响下,渐渐就造成了一种思想,他们不得不抢夺“邻居\"的物资才能让自己生存下来。这个“邻居\"可以是隔壁部落的维京人,也可以是隔海相望的欧洲。而当维京内部统一后,最好对象便是富裕的欧洲人。
这样例子在后面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两个主战轴心国中也能看出,日本地形狭小且自然灾害频发,而德国则遭遇了十分严重的经济危机,著名的\"五十万马克的一块面包\"。
恶劣的环境会导致人的好战,在地区上是犯罪率的上升,而在国家层面则是穷兵黩武。没有一成不变的人性,也没有永恒高尚的道德。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时代都有着适应自身的道德。
在这样的前提下再去分析火星的情况,结果却是奇怪的。
&n
第八十七章 战争的前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