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君子乎?”
      元盛填写,“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至死不变;强哉矫。
      元盛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
      ……
      贴经题目,元盛抄了整整三张宣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都有考到,纯粹考验学子的背诵与写字能力。
      背诵是元盛强项,很快他便将贴经题目全部做完,并检查了两遍。
      考试内容的另一部分便是算学了,这些题目也是简单至极。
      第一题,甲有一百文钱,一斤肉二十一文,是否够买四斤肉?如果够的话,买完四斤肉,还余多少钱。
      这一道题是最简单的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
      元盛答,一百文钱够买四斤肉,买完四斤肉,还剩余十六文钱。
      第二题,现有一水池八尺见方,池中生有一棵初生的芦苇,芦苇高五尺,如把它引向岸边,正好与岸边齐平,问水池深多少尺?
      这一道题考察的是勾股定理。
      元盛画上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股为四尺,弦为五尺,根据勾三股四弦五定理,则勾为三尺,水池深三尺。
      ……
      第十题,一农夫携一狼、一羊及一筐菜欲渡河,而小舟仅能载农夫及一物。若狼与羊独处,则狼必食羊;若羊与菜独处,则羊必食菜。问农夫何以安排行程,方能保所有物安然渡河乎?
      这道题考察的是逻辑思维能力,狼吃羊,羊吃草,因为不能同时让狼和羊,羊和草出现在河岸的同一边。
      元盛答,农夫携羊渡河,置于彼岸,而独返。
      农夫携狼渡河,置于彼岸,而将羊携归。
      农夫留狼于彼岸,携菜复渡,置于彼岸,而独返。
      农夫携羊渡河,置于彼岸。
      如此,狼、羊、菜及农夫皆安然渡河矣。
      这些算学题对元盛来说,实在简单,他快速做完,又检查了两遍,便交了试卷。
      监考学童考试的是石鼓书院的高年级优秀学子,五位学子见元盛这么快交卷,只用了一个半时辰,不禁有些侧目。
      其中一位五官端正,身材甚伟,年方十八,名叫范志远,是石鼓书院秀才中的佼佼者。
      刘鸿飞问,“这么快交卷?答的怎么样?”
      王康裕说:“我估计八成没做完,跑石鼓书院来玩了。”
      王康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每年都有些水平很差的学童,来石鼓书院见世面,纯粹来凑热闹的。
      范志远没说话,而是认真阅览元盛的试卷。
      他快速看完贴经第一页,全部正确。
      他又快速看完贴经第二页,全部正确。
      范志远的表情越来越认真,他再次看完贴经第三页,还是全部正确,一丝错漏都没有。
      他又

第308章 元盛提前交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