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心沿着林荫小道往里面走,越往里面走,曲径通幽。
耳边只听萧萧打叶声,还有溪水湍急声,不一会儿,便看到了一处溪流。
溪流两边都是青山绿林,潭水清悠悠,里面还有鲤鱼在水里嬉游,这便是是醉翁潭了。
云心不由感慨道:“云中碧潭水,路暗红花林,古人诚不欺我也。”
稍稍止步看了一下,云心便接着往里面走,经过泉上石桥,终于来到了醉翁亭。
云心踏台阶而上,进入大门,一种历史感气息扑面而来。
褪色作旧的青砖门墙,磨得光滑发亮的石阶,还有墙缝中伸出来的野草和青苔,无一不在向人们诉说着它们的历史故事。
古人已去,只留下了千年醉翁亭。
云心走在鹅卵石铺的路上,很快便看到了一座亭子,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亭”的醉翁亭。
走到亭前,云心愣了一下。
这亭中竟然还有一位僧人。
这僧人席地而坐,前面摆有一张茶桌。
他身披白色袈裟,神情淡泊得仿如大雄宝殿的佛。
见到云心,他倒是显得一点也不意外。
云心却有一点意外,这僧人居然身披白色袈裟。
要知道,这袈裟颜色可不是随便乱穿的,白色袈裟是有特别的含义的。
在《法灭尽经》里面讲,佛法要灭尽的时候,袈裟就变白了。
穿白色的袈裟,代表佛法要灭亡了,云心不相信他一个和尚,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他不懂。
僧人看着云心淡淡一笑,然后站了起来,走到云心面前,行了一个拱手礼。
云心一怔。
接着,他也双手合十行了一礼。
如果此刻有佛教徒在场,看到云心对一个和尚行合十礼,他们背后肯定讥笑和四处宣扬。
以为这道士也皈依我佛了,我佛真是佛法无边,佛法高强啊!
不懂没关系,别瞎叫唤就行。
这里的行礼可是有讲究的。
按照以前约定俗成的习惯,和尚见道士行拱手礼,道士见和尚行合十礼。
这意味为互相尊重,而且是和尚见道士要先行礼,道士为回礼。
为啥呢?
因为道教作为华夏本土宗教,它的地位就相当于是东道主,而佛教不管在华夏传了多少年,它始终是外来的,是客人。
所以,要先向这个东道主行礼。
这个礼仪现在见得很少了,因为来源久远,很多懂得该礼的道士和尚羽化的羽化,圆寂的圆寂。
现在嘛,今时不同往日咯。
现如今佛教兴盛,佛教徒见到道士了,肯定不会行拱手礼,他们甚至还想反客为主当大哥呢。
谁还会尊敬一个式微的道教呢?
自然,道教徒见到和尚,肯定不会行合十礼,而且还以为耻。
云心对他行合十礼也是出于尊重,他心眼可没那么小。
你敬我一尺,那我敬你一丈。
互相尊重罢了。
僧人淡淡笑道:“道友迎雨上琅琊山观景,真是好雅兴啊。”
云心微微一笑:“法师不也一般?”
僧人笑了笑,双手合十:“阿弥陀佛,贫僧法号静亭,敢问道友如何称呼?”
云心拱手道:“贫道道号明心,有礼了。”
静亭对云心作了一个请的手势:“明心道友,不如品一品贫僧的茶如何?”
云心笑道:“恭敬不如从命。
第74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