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风奏事,也被称为风闻奏事。
顾名思义,这个方法可以理解为,谏官们只要凭借道听途说,就可以参奏大臣。
这是一种非常极端、但却效果极好的方法,用于查找线索可谓是无往而不利。
上至皇亲国戚、朝廷重臣,下到文武百官、地方小吏,在闻风奏事这项制度下,全都要提心吊胆、瑟瑟发抖。
因为闻风奏事,它不需要有什么证据和证人,仅仅只需要道听途说,依靠流言,御史言官们便可以上奏弹劾任何官员,然后刑部便会直接缉拿嫌犯进行审办。
哪怕是御史言官们消息有误,导致上奏弹劾错了,朝廷也绝对不会追究他们的半点责任。
这种制度方法,毫无疑问会造就许多的冤假错案,导致许多惨剧发生,但对于追查线索、找出真相而言,却是一桩极为有用的利器。
因为闻风奏事一旦开启,那么很多事情就再也隐瞒不住了,无论是朝堂上还是在民间,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向朝廷汇报可疑线索。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
“请陛下三思,闻风奏事乃是冤案源头,切不可随意开启……”
朱元璋此言一出,原本老老实实跪在地上的大臣们,顿时大惊失色,纷纷出言劝阻。
这闻风奏事可是大杀器,一旦开启,估计所有的大臣们,包括大明的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全都可能要遭殃!
就连立于一旁的太子朱标,也忍不住心有戚戚焉:“父皇,似乎不必如此吧,闻风奏事,对官员们伤害未免过大……”
就算他身为太子,在闻风奏事面前,也不会有什么特殊之处。
朱元璋冷哼一声,他心里何尝不知道,这是一把双刃剑,在找出敌人的同时,也很有可能会伤到自己。
然而,盛怒之下,朱元璋根本不想理会这些劝阻。
要是不能把这幕后主使给找出来,那他的大明、天下的百姓们,岂不是始终都要活在阴影之中?
十三好不容易才发明了一些能够帮助大明朝的东西,也能让底下的老百姓们生活变得更好一些,这才过了多久,就已经有那些狼心狗肺之徒,敢于行此刺杀之事了!
要是这回抓不到主使之人,那下一次再发生这种事,十三还能如同这次一样侥幸活下来吗?
到了那个时候,万一这道承载着大明希望的光消失了,他这个皇帝又该怎么办?
朱元璋心里早就已经打定了主意,这闻风奏事,必须要开启!
此时的他,内心早就已经愤怒到了极点,根本就不可能听得进劝阻。
“朕意已决,你们不必多言!”
朱元璋冷冷的看着群臣,眼神中一片冰冷。
这些人当中,会不会就有勾结那幕后黑手之人呢?会不会也有人不怀好意呢?
自己那些就封于各地的儿子们,有没有参与到这件事情中来?有没有在暗中做些手脚?
这些问题,仿佛一片片浓重的乌云,遮天蔽地,让朱元璋不断扫视着众人,脑海中波澜起伏,阴云密布。
他本身就是个十分多疑的性格,除了自己,谁也不信。
这回朱桂遇刺,更是让朱元璋对很多人和事都产生了深深的怀疑,疑心四起。
朱标看到朱元璋这幅神色,心里顿时明白,父皇这一次,怕是又要大开杀戒了。
他在心中无声的暗叹了一口气,以自家父皇的性格,这一回肯定又是会让一大批人人头落地,不把大明上上下下杀到血流成河,父皇是绝对不会甘心的。
由此可见,这次十三弟遇刺之事,对父皇造成了多大的刺激!
然而闻风奏事这项制度,对朝廷上下来说,的确会产生极为不好的影响,因此朱标虽然看着那些大臣们劝阻无效,但他还是想尽力尝试一下。
&nbs
第三十四章 闻风奏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