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要开设的学府,并不是一般意义上只收读书人的学府。
在他看来,那种只读四书五经的做法,实在有失偏颇。
光学习治国之策,很容易就会养成轻言国家大事的性格,不利于全面发展。
他这回所设立的大同学府,里面不仅仅只教育治国之策,还有着其他许多门课程,比如农业、算术、商业等等。
其中农业下面的分类课程最多,准备招收的学生也是最多的。
毕竟大明的国策是重农抑商,再加上朱桂也有意发展农业,培养大量的基础农业技术人才,所以他特意扩大了农业课程的规模。
这个消息传出以后,大同府顿时沸腾了。
“老周,你听说了么,大同学府这回招生的学生,不需要识字,也不需要念过私塾,只要家里愿意给孩子去报名的,一律都接收!”
“真的假的?你可别骗我!”
“这还能有假?城里告示都张贴出来了,这可是代王殿下亲口所说的。”
“快带我去瞧瞧,这敢情好,我家两个小子可以送去上学呐!”
大同城外,某处村庄内。
一群农户正在平整晒场,脸上都带着幸福的笑意。
其中一人突然说道:“哎,听说城里面这两天热闹的很,代王殿下要开办一个什么大同学府,准备招好多学生进去呐。”
其他人擦了擦汗,羡慕的说道:“还是读书人好啊,进了学堂,将来就能当官喽。”
那人笑着说道:“可我听说,这回代王殿下开设的学府,里面不光是只招读书人,还有好多新的课程,说是专门教学生怎么种田的。”
众人顿时哈哈大笑起来,“老李你说什么胡话呢,这种田还要专门开课来教?你是不是昨晚喝多了还没醒呐?”
老李停下手中的活,有些生气的说道:“什么话嘛!我昨儿去城里,听别人说,告示都贴出来了,代王殿下亲口说的,要招收一批学生进去学种田,还有学那个,那什么算术来着!”
“而且我还听说,这回学府招收学生,不需要什么条件的,都不用认字,只要你愿意,就能让家里孩子去上学。”
大伙儿听他这样一说,都是将信将疑,“老李,你可别胡咧咧,咱们家的小子从来都没上过学,大字不识一个,这样也能进学府?”
众人全都围了过来,一点干活的心思都没了,要真是这样,那代王殿下可就真的又为大同府的百姓做了一件大善事了!
老李挠了挠头,“这些都是我听别人说的,不过既然有告示,又是代王殿下说的,那应该是没问题的吧?”
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突然有人喊了一声:“走,咱们去城里看看,到底是不是这么一回事?”
顿时一呼百应,众人也无心干活了,直接就奔着大同府城内而去。
这一幕,不断的发生在各处村庄里。
……
“殿下,根据我们这几日汇总而来的情况,绝大多数城内的百姓,都愿意让自家孩子前来上学。”
“许多城外的百姓,在前来看过告示,并且咨询过以后,也均表示要送自家的孩子到学府来。”
朱桂听着府上管事们的汇报,微微颔首。
这种情况,是完全在他意料之内的。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百姓们是非常淳朴的,见到自家的孩子能够有机会念书,将来有希望出人头地,那是咬紧牙关、拼尽全力也要让自家孩子上学的。
“你们要和所有想让孩子入学的百姓说清楚。”
朱桂想了想,吩咐道:“大同学府,虽说主要还是教四书五经,但也开设了许多其他的课程,其中又以农业种植为重中之重。”
“不是所有学生都会去念四书五经的,有相当一大批的学生,会被分配去学习其他课程,当然,在培育学生这一方面,大同学府绝对
第五十四章 开设学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