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詹事府左司谏被朱标这一反问,顿时傻眼了。
      平时朱桂对待东宫的属臣们是非常宽厚的,十分包容,哪怕犯了错,也不会苛责他们。
      因此,这些文臣们就逐渐变得有些放肆大胆了。
      在他们看来,朱标这位储君是非常符合儒家文化要求的,对待臣子温言细语,性格仁德宽厚,从来不会严厉的苛待属臣,是一位温和宽容的翩翩君子。
      于是才会发生了今天这一幕,东宫的左司谏,竟然语气强硬的要求朱标自写所谓的“罪己书”!
      就连刚才郑学士用轻佻两个字来指责朱标,都没有这么离谱!
      朱标想起朱桂前阵子对他说过的话,终于爆发了。
      “殿下,”看到左司谏目瞪口呆的站在原地,郑学士虽然震惊于朱标此时的强硬语气,但为了缓解此时的尴尬,还是硬着头皮站出来说道:“其实左司谏也是为了你好……”
      朱标冷着脸打断了他的话,“郑学士,什么叫为了我好?我堂堂储君,还用得着他来教我怎样做事吗?”
      郑学士顿时哑然,他从来没见过朱标用这种语气对他们说话,此时心中也是惊呆了,还隐约产生了几分惊惶。
      到了这个时候,这些文臣们才想起了朱标的身份,他是堂堂储君,不是他们家中的晚辈,可以肆意指点!
      看到众人呆若木鸡,朱标又反问道:“我也想请教一下你们,你们常和我说要节用爱民、养民保民,让我行君子之道,要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让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这些道理,难道仅仅只靠口中说一说便有用了吗?”
      “倘若我不亲自去体验一回,亲手去田地里耕作一次,我又如何能够真正知道百姓们的辛劳呢?”
      “你们都是朝中大臣,平日也不必为了家中钱粮而操心,可天底下还有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他们需要每日操劳奔波,才能勉强饱腹度日,这些你们可都知道么?”
      朱标想到自己今天锄的那块小小田地,心中十分感慨:“郑学士,你们平日里都说民生艰难,可这艰难,只是你们从下面汇报的文书上看来的吧?可曾亲眼见过?”
      “就算是你们走马观花的去看了一遍,对百姓们的生活又有几分了解?是否能真正体会到农民的难处?”
      郑学士脸色十分难看,一时间竟然无话可说。
      “还有,你们总说治国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这民情如何,你们可曾去亲身感受过?还是只从以往的书籍上看了一些,便以此做出了谋略?”
      “这种完全脱离了实际的策略,真的会利于国事吗?难道不会对下面的百姓造成更大的损害么?”
      朱标一连串的反问,让这些跟随了他多年的老臣全都沉默不语。
      “你们刚才说,我身为储君,决不能去做这些卑贱之事,这叫什么话?堂堂储君,难道去做了一些百姓的农活,就会降低我的身份吗?这又是什么道理?”
      “我既然身为储君,要为底下的臣民考虑,自然要带头做出表率。”
      “若是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这粮食从何而来,田地如何耕种,百姓为何操劳,那这天下,将来我还能治理得好吗?”
      朱桂在一旁认真的打量着他这位太子大哥,心中很是高兴。
      看来自己之前说的那一番话,的确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只有让朱标亲自感受过百姓的艰辛,日后他当上皇帝,才不至于脱离底层的农民,才能更好的体恤百姓。
      “更何况,父皇时常和我提起,他也是穷苦百姓出身,挨饿受冻,颠沛流离,经历过当年求生的艰难,这才有了后来推翻暴元的远大志向,才能亲手建立起大明王朝。”
      朱标此时怒意已经稍稍平息了下去,但他还是不依不饶的说着:“父皇当年也曾下地干过农活,难道这也是不应该做的事吗?”
      “你们都说仁义,难道父皇现在不仁义吗?”
   

第六十四章 训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