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常年在北地领兵打仗,虽然他对于农事方面不怎么了解,但还是略知一二的。
大同府这处封地,其实本来是当做要塞来建的,因为大明要在这里抵御残余的元兵,再加上地势有些偏北,这里的气候和地貌条件,对于耕种粮食来说是很不利的。
这个地方,既可以种植小麦,也可以种植水稻,但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这两种粮食的产量全都不高,甚至有些田地的产量可以说是很差,往往亩产只有一石左右。
“贤侄,我知道你很有本事,但大同府这里毕竟不如江南富饶之地,北地苦寒,田地肥力也有不足,很难像扬州那样,亩产丰厚。”
“去岁光是扬州那里,便足足上缴了上百万石粮食,可谓扬州熟,天下足,乃是真正的产粮之地。”
“而大同这里常年连朝廷公粮都缴纳不足,实在是粮食不好种呐。”
朱桂当初信誓旦旦,说能够让百姓们家家户户都达到亩产三十石,这在徐达看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他在北地这么些年,常年坐镇在大同府这里,从来就没听说过有田地能够达到亩产五石的,哪怕是亩产四石的都很少,百姓们即便是费尽了心思,通常也只能做到亩产二三石而已。
朱桂一下子把亩产的数字说到这么高,徐达内心是不相信的。
哪怕朱桂此前发明了如此多的新事物,样样都有着大用,但徐达还是不太敢相信此事。
这不是亩产十石,而是亩产三十石!
粮食可不像是其他事物,不至于有如此之大的跨度……
徐达一想到此事,便有些忧心忡忡。
“你和我说句实话,究竟这粮食亩产能够达到多少?”
“三十石这种话就不要再说了,数目实在是太夸张,你报个大概能达到的数字吧,也好让我心中有个底,到时候若是陛下真的怪罪下来,我便舍了这张老脸,去为你求情。”
当初朱元璋可是有言在先,假如朱桂这粮食达不到亩产三十石,他便要重重责罚朱桂!
徐达深知朱元璋的冷酷脾气,知道他是不会收回成命的,到时候一旦大同这里的粮食上出了什么问题,朱桂肯定要倒大霉!
哪怕他之前发明那些新东西,对朝廷有着大功也不行!
徐达为了自己女儿的幸福,这回算是豁出去了。
到时候,他身为边地武将,却为了一位藩王向朱元璋求情,只怕下场也不会太好……
朱桂听到徐达这样说,顿时微微摇了摇头。
看来自己这位老丈人,还是不大相信自己啊。
区区一个亩产三十石,就把他给吓住了,若是等到日后真正的杂交水稻被培育出来,那种惊人的亩产量,只怕会让徐达直呼不可能!
要知道,杂交水稻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杀器,别说是亩产三十石了,再翻个两三倍都轻轻松松。
眼下他发给大同府百姓们种植的粮食品种,只能算是初步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产量只能称之为一般。
“世叔,这方面你不必担忧,我自有分寸。”
朱桂温言劝说道:“亩产三十石,这个数目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即使有个别田地达不到,那多半也是因为种植过程中除了问题,瑕不掩瑜,绝大多数的田地,是肯定可以达到这个数目的。”
“如今粮食已经全都种下,我王府上的管事们每天都在跟踪大同府田地种植情况,从目前反馈来看,一切都很正常。”
“凡是种植了这新粮种的田地,地里庄稼的长势都很不错,农户们也都很上心,照料的非常不错,照这种情况下去,最终每亩地的收成是不太可能会出现问题的。”
“我们只需要耐心等候一段时间,大概两个月左右吧,等到初秋时,看大同府各处田地里的收成
第一百章 杂交水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