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修缮工作,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其工程量极其浩大,朱元璋虽然已经交给了朱桂去操办,但心中还是感到不放心。
因此,他不仅同意了朱标参与进来,还特意将朱桂喊到御书房,准备好好沟通一下。
“十三,咱亲眼去瞧过多个地方的长城,确实都已经破烂不堪,难当大用了。”
朱元璋沉吟说道:“之所以让你来修缮它们,也是因为有些地方再不修,说不定便要全部坍塌,到时候再想要重新修筑,可就难了。”
朱桂其实并不赞成朱元璋这个说法,在他看来,与其在老旧不堪的长城上修修补补,那还不如另起炉灶呢。
长城都修修补补多少年了,从秦朝至今,经历了如此多的风雨战火,早就快成一堆残垣断壁了,在这基础上修缮出来的长城,又有何用?
不过这话,他当然不会直接就这样说出来。
“父皇,儿臣赞同您的观点,长城确实应该要修缮了。”
“至于您刚才说到的问题,其实倒也并不难办。”
听到朱桂的话,朱元璋顿时眼前一亮,略显急切的说道:“十三,快快说来。”
朱桂又仔细想了一想,觉得没有什么纰漏了,这才沉声说道:“修缮长城这项工作,我确实有着比较合适的办法,虽然不一定就很完美,但起码不需要花费太大的代价与精力,就能绝大部分的长城给修复。”
“父皇您想要节省财力,那么就只能在物料上多下功夫。”
“其实说穿了也不难,只需让各封地的藩王们,都发动百姓就行了。”
“发动百姓?”朱元璋若有所悟,他点了点头,“十三你继续说。”
朱桂站在他面前,侃侃而谈:“我看过长城的具体分布,许多都在北地那几位藩王的封地上,其中有一些离得还特别近。”
“那么就可以让当地的藩王发动下面的百姓,大力号召他们烧制砖石,当然,这种砖石肯定是特制的,专门用于长城的修缮。”
“父皇您也说过,人多力量大嘛。”
“只要做好统筹规划工作,各自分工,那么这些修缮的砖石就会在短时间内,被大量制造出来,也不需要用到额外的畜牧运力,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都能得到极大的节省。”
朱元璋沉思许久以后,有些犹豫的问道:“若是让这些封地上的百姓赶制砖石,时间上来的及吗?”
“还有,若是当地藩王借此机会,欺压百姓又该如何?”
那些儿子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朱元璋向来爱惜底下的百姓,生怕他们反而会因为此事遭难。
朱桂却显得成竹在胸,他笑着说道:“父皇,也不一定非得要求他们全部发动百姓,您忘了,各地牢狱中还关押着不少犯人呐。”
“他们可都是现成的劳力,正好可以进行劳动改造,为他们犯下的罪行赎罪。”
“而如此一来,朝廷也可以省下一大笔的费用了。”
朱元璋忍不住拍了拍自己的头,这倒确实是个不错的法子。
他端起茶杯又喝了一口,笑着说道:“让犯人们去赶制砖石,十三你还真是节约了不少钱财。”
“不过,”他放下茶杯,有些忧虑的说道:“这样做的话,砖石的品质该如何保证呢?”
犯人终究是犯人,即使有着监工,也最多只能保证让他们听话干活,指望他们尽心尽力是不可能的。
“无妨,”朱桂淡淡的说道:“我会要求他们在每一块砖石上都刻下印记,对应到每个人身上。”
“同时加大校验力度,要求每一块砖石在运出以前,都不能有任何瑕疵,必须不折不扣的确保品质。”
“一旦发现砖石上面有问题,立即便根据对应的印记
第一百三十三章 利在千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