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倒的长城[1/2页]

大明逍遥皇子,开局震惊老朱 缤纷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对于朱元璋的这个问题,朱桂心中倒是有着明确的答案。
      毕竟,这些东西在后世,都已经被研究的相当透彻了。
      “父皇,”他沉吟着说道:“儿臣以为,这种事是在所难免的。”
      “纵观历朝历代,春秋战国,两汉隋唐,哪有千年不易的王朝呢?”
      “如今我大明一统天下,威震四海,正是兴盛勃发之时,乃是一个新生王朝蒸蒸日上之际,您又慧眼如炬,自然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等到我大明统治稳固以后,久安必乱!”
      “人心最是易变,也最容易闲不住,一旦安稳下来,就会滋生许多原本不该有的心思……”
      朱桂说到这里,直接站了起来,在朱元璋面前侃侃而谈:“只要人的想法一动,那么很多原本稳定的事情,就会因此而发生变化。”
      “比如说,”他给朱元璋举了个例子,“有的藩王后代就会想,大家同样都是一个祖宗出来的,为何我就不能坐这个皇位呢?”
      “一旦他滋生了这样的念头,那离起兵作乱也就为时不远了。”
      “当然,”朱桂笑了笑,接着说道:“这样的人还是少数,更多的人,则是会很好的隐瞒住自己的野心,在暗中兴风作浪,搅风搅雨,试图让自己更进一步。”
      “这种事情,是绝对避免不了的。”
      他看着朱元璋脸色有些难看,连忙又补充了一句:“父皇,儿臣翻遍了过去朝代的史书,才总结出来这一点,数千年以来,从无例外。”
      朱桂知道,朱元璋是个十分多疑的性子,又是一位枭雄帝王,别看现在二人似乎聊得很开心,但自己要是真随着性子说上一气,那朱元璋心里绝对不会好受,说不定就要寻个机会责罚他一顿。
      因此,凡事多交代一句,往前朝历代上面去靠拢,总归是没错的。
      果然,原本朱元璋脸色已经有些发黑,此时见他说的有模有样,又回想起平日里自己看过的那些史书,也确实如同朱桂所说的一般无二,人心易变、久安必乱。
      “唉,”他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也没斥责朱桂的这一大胆言论,而是忧心忡忡的说道:“十三你说的也有道理,这人心,确实难以琢磨呐……”
      朱桂微笑着说道:“以儿臣之见,大明目前的情况,至少在五代以内,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
      “无论是藩王也好,还是大哥的子孙也罢,毕竟关系都还算亲近,年龄相差也不算太大,多少都有几分情谊在里面,不会闹出什么大乱子来的。”
      “但等到五代以后,随着时间流逝,上几代的人全都逝去,人员更迭以后,那就不好说了。”
      “很可能从那个时候开始,大明就会出现大问题!若是处理不好的话,后果可能就要不堪设想了,分崩离析都是轻的,就此灭亡也不是不可能。”
      朱桂倒不是在危言耸听,历史上的明朝持续走向差不多就是如此,即使中间还出了一两位明君,给大明短暂的续了一下命,也没能坚持到三百年。
      “最值得担心的,就是等到五代以后,未来的大明君主不够贤明,能力不足又刚愎自用,做出许多荒唐可笑的事情来。”
      “到了那是,非但朝廷颜面全无,天家威信也会荡然无存,其他人自然就会动了心思,不仅仅是各地藩王,许多豪强亦会如此。”
      朱桂看到朱元璋的脸色又有逐渐转黑的趋势,连忙补救说道:“父皇,您好好想想,历朝历代,可不都是这样逐渐走向没落的么?”
      “就连前朝,虽然说主要依靠父皇您的英明神武,但那末代皇帝横征暴敛、肆意妄为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这您应该是知道的。”
      朱元璋微微颌首,他亲手推翻了元朝,对此知之甚深。
      “的确,听你这样一说,咱心里也明白过来了。”
      “这后世子孙之事,还真是让人特别头疼。”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倒的长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