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心中微微有些诧异,按理来说,朝廷有那么多大将,这种事情,不应该由他来说才是。
而且,让他来指名道姓的推荐将领,多少有些犯忌讳了。
朱元璋估计也看出了他心中的迟疑,大手一挥,乐呵呵的说道:“没事,十三,你但说无妨,今天是咱们父子间闲聊而已,不要太过小心嘛。”
朱标站在一边,面无表情。
他现在对朱桂很不满意,准备待会出去以后要好好质问一番。
朱桂在心中暗自琢磨了一会儿,这才缓缓说道:“父皇,关于此次出征wo国的将领人选,儿臣以为,具体是谁不好说,但却可以设立一个必要的条件。”
“首先在人数上,因为只需三万兵马,但却是长途跋涉,还要出征海外,所以本来可以只派一位将领,现在可以派出两位,以防万一。”
这个万一防的是什么,朱桂没说出来,但朱元璋心中却很清楚。
一来是可以防止大将出事,军中群龙无首,二来么,大军长期孤悬在外,两人之间也可以相互制衡。
朱桂继续说道:“至于这个条件么,最好是稍微年轻一些的,早年间一直跟随着父皇您南征北战的将领,从这些人中进行挑选,儿臣以为是比较合适的。”
听到这里,朱元璋顿时陷入了沉思中。
他是天生的帅才,也是精于心计的铁血帝王,朱桂这话刚一说出口,他便明白了其中真正的含义。
“年轻一些的么……”
朱元璋在心中暗暗思索,脑海中飞快的闪现过几个人的名字,很快便有了想法。
不过他并没有当场表态,而是看向朱桂,从刚才的语气中,他感到自己这个儿子还有不少话要说。
朱桂看了一眼他的神情,心知老爷子肯定已经听懂了他的言外之意,也就不再多说此事,而是说起了下一个重要的地方。
“除了这两位领军大将以外,其余军中各将也相当重要。”
一支军队里面,中下层军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说大将是核心,那么其余诸将则是枝干,缺一不可。
“在儿臣看来,本次出征wo国,最好是能够派出大量的年轻武将,尤其是那些继承了前人官职爵位的勋贵子弟们,更是应该被派上战场去。”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得到充分的磨炼,日后才能成长为大明军队的中流砥柱,不至于彻底迷失在温柔乡中。”
朱桂在后世看过许多大明史料,其中提到了一个很关键的地方,那就是大明武将后继无人。
除了开国那一代将领还算骁勇以外,其他的二代、三代子弟,全都是些不堪大用的废物。
等到朱棣篡位成功以后,唯一剩下的几位老将也纷纷逝世,再无杰出之辈。
所以后来才会有了极其惨烈的“土木堡之变”……
这场彻底打折了大明脊梁骨的战役,固然明英宗朱祁镇的骚操作是主要原因,但大明武将无人可用,也是导致这一后果的重要因素。
所以朱桂就想趁着这次东征wo国的机会,把大明的二代勋贵子弟们,都好好的送去军中磨炼一下。
别整天只知道待在秦淮河上,在软玉温香中消磨了所有的雄心壮志,到最后连第三代子弟也没教育好,一代不如一代,全都成了混吃等死的米虫和废物。
听到他这样说,朱元璋顿时有些迟疑起来,他很少会犹豫,但此时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十三,此事非同小可,战场上刀剑无眼,要是派出这么多年轻人,万一有了什么损伤,咱这里可就清净不了喽。”
就算朱元璋再怎么铁血无情,但要是一群老兄弟来找他哭诉,他也会感到头疼的。
这些勋贵家中的子弟,他也有所耳闻,基本上就没有几个成器的,与他们这一辈相差太远了。
第一百五十四章 磨炼[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