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五十四章 其中深意[1/2页]

大明逍遥皇子,开局震惊老朱 缤纷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不过,朱桂在想到这些事情之时,同样也若有所悟,领悟到了老朱此举其中的几分深意。
      别看朱元璋平日里似乎威严独断,手段狠辣,而且脾气十分多疑暴躁,即使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要求也十分严厉,甚至还在大年三十当场杖责了几位藩王……
      但实际上,他的内心是非常细腻的,也存在着极为柔软的地方。
      朱桂几乎可以断定,朱元璋必然是经过各种深思熟虑,这才决定将他作为一柄利剑、作为一块磨刀石,来让众多藩王时刻保持警醒,起到督促他们的作用。
      否则的话,说不定将来,就会有一些不忍言之事产生。
      正如朱元璋此前对他所说的那样,虎毒尚不食子,但若是有人真的丧心病狂、一意孤行,他也只好做一回那食子的恶虎了!
      不过如今朱标尚在人世,将来应该也不至于到那一步……
      朱桂想着想着,情不自禁便有些出神,就连楚王喊了他几声都没听见。
      “十三弟,你这是在想什么呢?”
      楚王见他怔怔发愣,一时半会儿也不敢再大声喊他,等了许久以后,见朱桂总算回过神来了,这才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
      “哦,没什么。”
      朱桂自然不可能对他说这些,笑着随意说了几句,便将此事给岔开了。
      他对楚王的印象还算可以,至少自己这位六哥,愿意听从自己的劝导,也敢于承认错误,勉强还算是说得过去吧。
      不过,从朱桂在江浙一带所得到的反馈来看,无论是官场上,还是在民间,普遍都对这位楚王的评价不太高。
      所有人都觉得,这位楚王才干平庸,人也不够聪慧,而且有些沉迷美色,宠信下人,对于江浙一带的治理却并不怎么上心,导致此地民生也没有什么大的气色。
      朱桂当时在看到学子们呈上来的卷宗时,其实内心里是有些不以为然的。
      在他看来,藩王制度,应该算是朱元璋亲手所创的最大败笔了,直接导致了后来燕王朱棣的起兵叛乱,让大明伤了不少元气。
      而且许多藩王,往往都在各自的封地上为非作歹、肆意妄为,欺压良善百姓都算是轻的了,有些地方早已是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不过,如今朱元璋尚且在位,这一制度,肯定是改不了的,朱桂也无意去尝试劝说,毕竟,朱元璋之所以会设立藩王制度,就是因为要巩固老朱家的地位……
      但朱桂觉得,像楚王这样的藩王,自己倒是不妨劝导一番,跟他讲一讲如何治理封地的方法,灌输一些正确的理念给他。
      这样一来,也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藩王们祸害自己的封地,让当地的百姓商人们,至少在生活水平方面,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想到这里,他便微笑着对楚王说道:“六哥,我方才突然想起一事来,都说这江浙一带十分富庶,百姓们日子过得极好,怎么我这些时日以来,看到的却似乎并不是这样呢?”
      他准备以这个契子为开头,与楚王好好沟通一番。
      “唉,十三弟啊,你可快别说这话了……”
      楚王听到他这句问话,顿时也打开了话匣子,似乎有满肚子的苦水要倾诉出来:“一开始我也是这样想的,十三弟,说出来也不怕你笑话,父皇既然让我就藩此地,我心里其实明白的很。”
      “我这个人吧,其实没什么大的才干,也没法像二哥、四哥他们在北地领兵打仗,所以就只能到这种地方来,也不需要花什么太大的心思,坐享其成,顺手推一把就行了。”
      “可我万万没想到,这江浙一带,虽说是比其他地方要富庶了一些,但这里面的各种关系,也错综复杂的紧呐!”
      见楚王如此说,朱桂顿时来了兴趣,他虽然也从卷宗上看到不少资料,但多听听他人的说法,总归是没错的。
     &n

第二百五十四章 其中深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