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三百四十八章难受死了[1/2页]

吓人,群里竟都是古代大佬 只为了吃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孔夫子对后世的儒家是真的无奈了。
      大佬多吗?
      多。
      后世各个时期都有足够的儒家大佬存在。
      着名的西汉的是董仲舒,东汉的郑玄。
      隋唐时期的李纲和孔颖达。
      宋朝的程朱,明朝的王守仁。
      这是几个有代表性的。
      他们在各自的时代都很厉害。
      强悍的程朱董仲舒和王守仁,他们几个都已经逆天了。
      程朱理学,阳明心学,董仲舒奉献儒家公羊派,这都是影响后世几百上千年的玩意。
      弱一些的孔颖达,也是干过正本清源的活计。
      历朝历代,都会有大儒对儒家思想重新定义,定义出符合当时朝代的思想和儒家经典解读根据。
      打个比喻,孔子的知识相当于数学题,那么各朝各代进行正本清源的那些大儒,他们写的书,就是解体思路和公式。
      这群人就是历朝历代对儒家有贡献的人。
      他们对儒家的贡献就是让儒家符合国家的需要。
      很多人或许觉得没什么用,一个文学,一个思想,自己看就行了呗。
      实际上并不是,那是影响整个大体环境的。
      就像董仲舒奉献出儒家公羊派,那么他就会把孔孟荀三子的书都进行定义修改,不修改原文,但是我可以注释一本解读思路,潜意识影响你。
      比如这本注释书中会把公羊派和孔子扯上关系。
      公羊派的要求是大报复大复仇,对匈奴进行报复,团结一致,那么就会让人根据孔子所处的时代来观看,尤其是孔子那个时代注重华夷之辩。
      只要是众人都带着华夷之辩的思想去读论语,那么各自解读的出的意思自然而然就会像公羊派进行靠拢。
      孟子和荀子也是如此,其他的儒家书籍也会是这样。
      这是潜意识的影响,再加上国家会把这本用来注释的书当做典范和必考科目来宣传,大家从小就会学,再透过这本注释形成的观念去看其他书籍,自然而然就会带着偏激。
      这点体现最好的就是明朝的八股文。
      这个八股文,里面充斥着大量国家需要你了解的思想。
      你喜欢不喜欢不重要,但是八股文里充斥着着国家的需要你去学习,去奉行一生的思想。
      这样一来,你不得不学。
      反正八股文我必考,你学不学就是你的事。
      而你只要想考过了,那你就得死记硬背,就得饶着学。
      如此一来,你潜意识就会形成某种思维。
      这是非常高明的手段,这是合法合理的手段。
      所以孔子从来都不愿意给后人背黑锅。
      这些锅他背负的冤枉。
      古往今来,还会有比他更加冤枉的吗?
      后世那些大儒都是根据国家要求来更改的儒家思想。
      但是孔夫子还是要说一句,挫宋,让他讨厌。
      孔夫子看了整部后代历史,唯一讨厌的就是挫宋。
      那个时候的儒家,聚集了很多他讨厌的东西。
      最讨厌的一点,就是那里的很多人,都忘记了孔儒。
      但凡还

三百四十八章难受死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