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第二天。
      苏晚正忙得兴起,厂办的人过来跟她说厂长找她,她哪能耽搁,赶紧过去。
      到办公室的时候杨毫军刚好从工会那边回来,看见苏晚很高兴。
      “小苏快来坐,前两天我一直忙华侨到咱们厂里投资的事,才知道文体局的人来找过你了,我很意外你居然拒绝了他们,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这一次华侨来投资杨毫军也拿不准有没有南市日报写的关于他们厂的报告,不过苏晚始终是帮食品厂出了一回名,而且连文体局都看中的人,说明她在文体方面确实有才华。
      一个国营厂一定不能只专注生产,职工的业余生活也必须重视。
      苏晚抿着唇笑了笑,一副乖巧的样子。
      “我没有很多想法,不过我知道厂里给我很多支持,领导们对我也很好,食品厂就是我的家我不离开。”
      苏晚面上说离不开,可实际上已经在计划离开。
      八十年代中后期,各种民营食品厂会像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国营食品厂会因为陈旧的管理思想和办法,不断面临倒闭或者改制。
      到时候她要做的事就是按照书中女主一样,不慌不忙地收购快倒闭的国营食品厂,包括现在这家胜利食品厂。
      杨毫军不知她的算盘,只听了她的话就连连点头。
      “你放心,职工对厂的衷心我们领导看在眼里,我们也在努力,厂里如果得到华侨的投资,那么不仅要扩大生产线,到时候还要扩建厂房,你们这些年轻的同志以后成长的机会还很多。”
      早期的画大饼就是这样,苏晚想就算真有投资,有机会成长的人也不会是她,一个小丫头。
      不过看到杨毫军提到华侨投资时,眼睛都亮了,她忍不住多问了一句。
      “厂长,您说的华侨是从国外回来的吧,是做什么的啊?他能给咱们厂子投资多少钱啊?”
      杨毫军听着苏晚一连串的提问,不禁皱了皱眉头,他没想跟苏晚聊这么多。
      今天找她过来,无非是肯定她留在厂里的心。
      苏晚现在是南市文体方面的红人,留在厂里怎么也比放出去好。
      “小同志关心厂里发展很好,这件事细节还有待商定,不过初期投资的金额至少能把厂里的老旧设备都换掉,这也是一线职工最关心的了。”
      苏晚心里一盘算,按照杨毫军的说法,至少需要投资十多万才能更换所有设备,难怪厂里上下把那个华侨当财神爷一样供着。
      “太好了,更换设备对咱们生产线上的职工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苏晚笑意盈盈地夸赞,杨毫军突然有了个想法。
      “小苏,你是一线职工,明天厂里跟华侨吃饭,你跟生产主任一起去,代表一线同志表达表达对他的感谢。”
      苏晚其实不太想认识这个叫王健的华侨,镶个大金牙、一口浓浓的东北港普,她总感觉这人是个骗子。
      杨毫军见她犹豫,笑了笑。
      “不要怕,咱们就只吃饭,厂里还有两个女同志一起。”
      苏晚一听,知道杨毫军误会她了,连忙解释。
      “我不是这个意思,有厂长在我肯定放心,主要我不太懂投资,要是说错话了给厂里丢脸,所以我还是不去了。”
      杨毫军摆摆手,听她这番为厂里着想的说辞更热情了。
      “放心,你

第49章 有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