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几天和刘奶奶不在村子里。
每年的这个时候,他们祖孙俩都要出一趟门儿,赵梓瑜听他说过,他要去给她去世的父母上坟。
因为路途远,来回要十来天。
殷景谦打着把大伞,遮住刘奶奶和他。
见赵梓瑜连雨衣也没穿,只穿了件白点子的短袖T恤,头发上都是小水珠,一张小脸儿上也挂了层水雾。
他赶紧将身子让出来,把赵梓瑜拉过来,用伞把她和刘奶奶遮住,自己却淋着雨。
赵梓瑜见着他就笑嘻嘻地和他打招呼,反倒被他阴着的脸吓了一跳。
殷景谦也不多解释,接过她手里的水桶就要她和他们一起往回走。
赵梓瑜不肯。
难得的机会可以网络鱼虾,她哪能放过。
最后殷景谦拗不过她,就和她约好在野塘子汇合,他得先送刘奶奶回家。
赵梓瑜想着有殷景谦帮忙更好。他身高手长的,力气也大,点子也多,如果捞到的鱼虾多,还能帮忙拎着。
这么想着她更有了干劲儿了,加快脚步往村外走。到了野塘子那里,也不等殷景谦来,一个人蹲在田垄上
栓好竹筐就丢到水里。
这种捞鱼的方法还是他哥赵守信教的。
小时候看别家小孩儿用渔网捞鱼他俩就眼馋得不得了。
又不敢缠着大人要渔网,赵守信就自己发明创造,用竹筐代替渔网。
他把筐口用绳子编紧,在里面放些蚯蚓,再把筐丢进水里,等着鱼吃蚯蚓。过段时间就能起筐收鱼。
赵梓瑜知道这个方法笨得很,可是现在家里可没有条件让她嫌弃。
能抓到一条是一条。
要不是赵守信要复习功课准备中考,她就把他哥也叫来一起捞鱼,还能多捞些。
野塘子连着玉米地,只有一面是连着马路,还得跨过几道田埂才能到塘边。
小雨从昨晚开下,现在田埂上的土又软又黏鞋。
赵梓瑜一路走过来,粘了一鞋底的泥巴,都快糊到脚面上来了。
塑料凉鞋本来就都是孔洞,这下泥都挤到脚趾头缝里面,黏糊糊凉兮兮的,很难受。
她放好竹筐,找了个还算干净的草窠子,也顾不得潮湿,一屁股坐上去,脱下鞋,用草棍边扣鞋里的泥,边等殷景谦。
没有多久,殷景谦就出现在她身边。
他打着一把伞,手里还拿着一把伞,另外还背了书包那么大的灰色背包。
见赵梓瑜不但不打伞,还直接坐在了湿地里,他连忙把自己手里撑着的伞递过去,顺道打开背包,拿出一大块白色塑料布,铺在她旁边的草窠上,“快坐过来,你也不嫌湿!”
赵梓瑜乐呵呵地按照他的吩咐坐过去。撑着伞把殷景谦也拉进伞下面。
殷景谦要撑起另一把伞,赵梓瑜不让,“咱俩挨得近一点儿,就不用再打伞了,不然塑料布上都是伞滴下的水,等一下裤子都湿透了。”
她说得有道理,殷景谦也没有反对。
两个人一把伞,坐在田埂上,紧挨着。
 
第19章 不一样的殷景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