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19章 有人坐不住了[1/2页]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十月廿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慕尼黑发布会引发的震荡,远超任何人的预期。
     菊厂不仅拿出了成熟的移动终端,更展示了覆盖基站、核心网到终端、应用、运维的“端到端全场景解决方案”。
     这彻底颠覆了全球通信产业的认知——
     知道你领先,但不知道你竟然这么领先。
     短短数日,全球主流媒体疯狂报道。
     视频网站上的发布会回放视频播放量轻松突破千万。
     各种语言的翻译版本层出不穷……
     应该说,在最开始的一个阶段,各方面都还偏向于正面。
     大部分声音充满了惊叹与期许,认为这是通信与传媒技术新时代的起点。
     而《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北美主流媒体,则不约而同地使用了同一个词:斯普特尼克时刻。
     他们哀叹,太平洋两岸的力量对比,在这个冬天出现了标志性的逆转。
     国内官方媒体更是连续多日进行专题报道。
     深入分析里约热内卢协议中的专利构成,清晰列出华夏企业的核心贡献占比。
     同时,官方公布了雄心勃勃的5G建设时间表——
     2015年上半年,在五座试点城市率先启动基站部署。
     2015年底前,完成五城城区全覆盖。
     2016年,试点城市扩展至25个。
     到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主要人口聚居区的基站升级……
     相比于个人通信,更令人瞩目的还是同时提出的“未来工业2025”项目。
     依托新一代通信网络高速率、低延迟的特性,计划十年内建成一批高度智能化、自动化试点工厂。
     并逐步推广至医疗、教育、运输等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
     显然,如此宏大且完善的计划不可能是临时起意,必定是早有谋划。
     甚至菊厂的发布会,都很可能是计划中的一环。
     多个国家迅速跟进,纷纷制定,或者表态开始制定符合自身国情的未来工业发展规划……
     一时间,全球仿佛都沉浸在对智能化未来的热切憧憬中。
     仿佛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已经指日可待……
     ……
     这样的事态发展,让常浩南都产不免生了一丝疑虑——
     难道对方真的毫无准备,被彻底打懵了?
     然而,好景不长。
     正如他所隐隐预感的那样。
     发布会过去大约一个月后,国际舆论的风向开始悄然转变。
     率先吹响进攻号角的,是颇具影响力的《经济学人》。
     作为半月刊,它一改两周之前对新一代通讯网络建设的积极、乃至吹捧态度,刊发了一篇重磅长文。
     文章“深入分析”了里约热内卢协议中的专利分布,其核心论调直指菊厂,认为协议内容中存在严重的垄断行为!
     并危言耸听地声称,这种垄断“将破坏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公平”。
     此文一出,如同投石入水,涟漪迅速扩散。
     众多欧美媒体仿佛接到了无声的指令,纷纷调转枪口。
     对菊厂的赞誉迅速被一片质疑、攻讦之声取代。
     有的暗示菊厂技术“可能含有安全隐患”。
     还有的“担忧”华夏主导5G标准会“损害国际互联网的开放性”。
     一时间,舆论场上阴云密布。
     此时,事态还停留在唇枪舌剑的层面。
     但已有敏锐的观察者嗅到了不寻常的气息。
     这股浪潮的组织性太强,转向也太过突兀。
     很快,《科技时报》头版刊发评论员文章。
     标题赫然醒目:《全面汇聚各领域力量,筑牢知识产权的安全屏障》。
     文章并未直接点名近期事件,但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当前形势暗流涌动的洞察。
     并重点强调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对国家安全的极端重要性。
     这无疑是对事件性质的不点名定性。
     果然,仅仅隔了两天。
     一个由五家科技巨头组成的“豪华阵容”联合发表声明。
     英特尔、三星、诺基亚、爱立信、高通。
第1619章 有人坐不住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