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聪明是聪明,只是到底是孩子,想不到那么周全。
      苏末放慢了脚步,将今夜的事一点一点的揉碎了讲给他听。
      “这做人做事,需走一步谋十步和随机应变。
      咱们娘几个在村里,无依无靠的。
      王家却有四个童生,王氏一族都盼着沾光,自然是向着他们。
      敌强我弱的,我若是直接撕破脸,威胁要二十一两五钱的银子。
      先不说他们同不同意,若传出去,这名声不好听,往后在村里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倒不如故作委屈,说的可怜些,掉两滴眼泪,无伤大雅,却能让最看重脸面的他们面子过不去,主动加价。
      看似退让,实则拿捏住他们的弱点。
      而王氏本就同我有旧仇,又是个嗜钱如命的,定会一时冲动。
      这人冲动就容易犯错,这时我再趁机揪住错处,一击致命。
      好比打蛇打七寸,可懂?”
      顾锦年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苏末继续说:“这王家四个童生未来的仕途对于王氏一族而言,是重中之重。
      我以此要挟,他们不得不退,这时便趁机诉说出真正的要求。
      二十一两五钱,对于王氏一族而言,并不多。
      若是咬咬牙,能挤出来,只是他们心中不愿,毕竟是被要挟。
      但是这事我占理,村里不少妇人都能给我作证,因此他们再怎么觉得膈应,都只能应下。
      这做人做事,就是这样,你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同时掌握对自己有利的一切,哪怕深陷淤泥,也能全身而退。
      至于田地,我们一家以后还得在村子里生活,这王氏一族就不能得罪太死。
      保不齐王家四个童生会有考上秀才,若真做的太绝,往后麻烦的还是我们。
      若是敌弱我强,那行事便要狠,斩草除根。
      但是敌强我弱,行事便要稳,要给自己留线生机。
      想要被公平对待,你就得让自己变强,让他们惧怕你,不敢造次……”
      说着,苏末勾唇一笑,意味深处地说:“当然,谁说这田种不出庄稼…”
      顾锦年一下听了太多,有些懵,当苏末最后一句话传入耳中时,他猛然抬头。
      “可是大家都没种出过庄稼来?”
      苏末停在院门口前,轻轻的推开院门,随后回过头,看向顾锦年:
      “那我问你,村子里最后一次种庄稼是什么时候?”
      顾锦年想了想,摇摇头,他只知道从来没见过村里人下过地。
      苏末丝毫不觉得自己忽悠小孩子是不对的,她十分认真地说:“我来到这里的时候,那些地就荒着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从来没有人再去尝试过,既是如此,你又如何肯定那些地种不出东西来?”
      陈氏与王氏两家本是渝州人士,三十年前,因各地战乱而背井离乡,一路向东,直到逃到海边发现无法再向前,才挑了个空地定居下来。
      后大雍朝成立,官员前来登记人口,见此处有人居住,便划分地界,设落山村,并将附近田地划分给了他们。
      一开始大家还很是欢喜,有田有地,才是真的落地生根。
      只是次年往地里种庄稼,忙活一年,却是颗粒无收。
      大家伙都慌了神,这地种不出来东西,可怎么活?
      渝州府可是四处环山,他们对平静的海面一无所知,可上山打猎,野兽没猎到,反倒是死了好几个人。
      王氏一族因为有个秀才公,倒也不是很慌,可陈氏一族就不一样了。
      好在秋末的时候,顾敬亭(顾大郎

第三十一章 教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