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612章 雪中送炭的好[1/2页]

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八零阿涛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翌日。
     杨小涛来到一机部,瞬间就被眼前的盾构机吸引眼球。
     “怎么样,没想到这么大吧。”
     夏老在一旁叉腰笑着,很是自豪。
     这可是他们一机部耗了大量心血做出来的啊!
     这可是国内第一台自主研发的盾构机啊!
     这就是全世界上也没多少个能做出来的!
     而他们,就是做出来了!
     心中自豪,脸上更是得意!
     杨小涛认真的点着头,“是挺壮观的。”
     “当初在设计图上还没觉得,可一做出来,感觉人在这东西面前,好渺小啊。”
     闻言夏老摸着胡子点着头,“要是一般大的话,能显示出咱们的本事?”
     “我跟你说啊,要是换成其他几个机部,没门,根本做不出来!”
     杨小涛在一旁笑着点头,“这话我信,要是没有咱们这底蕴,吐血也做不出来啊!”
     夏老听到夸赞更加开心。
     “消息报上去了?”
     “嗯,老黄那里已经跟上级打了报告,估计很快就能批下来。”
     “到时候,我们选个地方,看看这盾构机的性能。”
     “要是验收合格了,就给长延铁路送过去。”
     夏老清楚长延铁路里面有九部参与,也知道这次盾构机乃至要做的新型火车头,也都是拿长延铁路做试点的。
     所以这第一台盾构机,要送给长延铁路使用。
     “这可不是小东西,到时候拆下来送过去,可得保证装好啊。”
     杨小涛提醒着,夏老点头。
     然后杨小涛戴着故障扫描眼镜在盾构机周围看了一遍,没啥大问题,不过小毛病还是有的。
     这么大的家伙,有也正常。
     随手指出这些小毛病,现场的制造人员立马上前检查。
     随后发现问题,就开始现场改进。
     “咱们的前进号盾构机,总长五十米,其中盾构部分占了五米。整个直径有五米左右,采用新型的特殊钢材合金,单单这个车头可就贵多了。”
     “基本上严格按照你给的设计图做的。”
     “这还多亏了你们九部派来的工人同志呢。”
     夏老在旁边说完,杨小涛就看到逄国带着人过来。
     “杨部!”
     一靠前,逄国就有些激动,心中充满感激。
     杨小涛可不仅是他的救命恩人,更是让他发光发热的领路人啊。
     “老逄,恭喜你啊,完成了这么大的任务。”
     逄国立马感慨着,“杨部,要是没有您的设计图,没有您的指导,就没有这盾构机,自然就没有我逄国什么事了。”
     这话说的十分真诚,杨小涛只是笑着摆手,“老逄,还是你们付出了努力,才有这收获。”
     “否则也没有人能够将东西做出来啊。”
     “老逄,属于你的功劳谁也拿不走。”
     逄国深吸气笑着点头。
     随后逄国带着杨小涛在车间里转了一圈,期间还将盾构机启动演练一番。
     一切没有问题,杨小涛才将逄国叫到一旁,说起黄老他们的事情。
     “老逄。”
     “这盾构机虽然做出来了,但还没结束。”
     “一台盾构机远不能满足国家的需求,后面还需要更多的盾构机。”
     “所以,这里还需要你继续带领团队努力。”
     杨小涛说这些,逄国立马明白杨小涛的意思。
     毕竟夏老先前就找过他,不过被他以九部的身份拒绝了。
     现在看来,应该是夏老跟杨小涛说过这事。
     而且,杨小涛也同意了。
     逄国欲言又止,杨小涛便再次解释道,“而且,我还需要你继续跟踪盾构机的进展,如果出现什么问题,还要在后面的设计制造中进行优化。”
     闻言,逄国心里话憋回肚子里。
     “还有,老逄,这人啊,一辈子总得干点轰轰烈烈的事,对吧。”
     “啥叫轰轰烈烈的事?”
     “那就是讲一件事做的有始有终,做明白了,做好了,做透彻了。”
     “你想想,等以后的人说起你来,第一句话就是好,这人做了好多盾构机,那是什么滋味?”
     “对吧。”
     “这是你的机会。”
     “再说了,这是哪啊,这是一机部啊,咱们以前就是一机部的,就当是回了老家,甭多想啊。”
     杨小涛在旁劝说着,逄国渐渐的冷静下来,然后琢磨着杨小涛话里的意思。
     尤其是那句,做好一件事打动了他。
     他年纪也不小了。
     虽然成了工程师,但那是怎么来的,自己心里清楚。
     最起码,跟常明杰相比差的太多。

第2612章 雪中送炭的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