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3章 租借法案启动[2/2页]

突现闪光 好鸽鸽P90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样,将工件一点点刮下来。只不过车刀是工件旋转撞向它,而膛刀则是自身旋转刮工件。
  当光滑的12号枪管内壁被加工出来后,钻铣床换铣刀在枪管的前面和后面铣出安装的卡槽。
  最后送入电镀区,进入电解池里镀上耐磨金属涂层。
  当然这些都是新手才需要按部就班的进行这些工序,熟练的工人直接将车床开到最大2500转速。直接跳过开粗阶段一刀车成标准件,这种做法一般是作死行为。
  但是足够了解加工需求的操作工人会用魔力限制死工件的温度和跳动,直接用魔力去抵消切削产生的温度,或者做出隔离。
  更熟练的天顶星级别工人,连工具都不需要。直接徒手像是撸玉米棒一样,将实心无缝钢管撸成标准件。
  零无一开始也担心这样会不会有公差,直到他自己拿上测量外径的千分表,卡住标准件然后旋转外径千分表柱,最后一缪都没差。
  千分表一路划过去,指针都不带动的。
  零无感觉自己确实之前还是低估了这个世界对于加工标准件的便利性,这已经不是强不强的问题了。
  这也能侧面知道为什么炼金协会会如此大动干戈的搞他,如果这些天顶星级别的工匠大量出现绝对会把他们生意给干没的。
  毕竟零无的工厂门槛极低,而炼金协会的门槛是天顶星级别的。他们培养一个真正有产出能力的师傅太过于昂贵和漫长,而零无则是照单全收以一个超级低得准入门槛。
  用标准化的生产流程,用流水线和工业机床辅助来让平民快速转化成合格的工人。通过简化生产流程,并将大量的步骤拆分。
  让这些工人不需要几年时间的培训,而只是需要半个月就能掌握自己工位的生产技能。
  工业化对手工的降维打击,并不是机器的高效率生产。而是机器对于门槛的降低,就像纺织业中需要十几二十年经验才能手工缝纫的布料,而工业化只需要小孩子开关机器就够了。
  这种高效的可复制性和低门槛,才是工业化社会碾压手工农业社会的理由。
  高强度工程塑料枪托被工人们从模具里取下,再放入专用的打磨机器里磨掉合模分界线。
  高温高压的模具内会被放入基础塑料块,然后金属模具将这些塑料块依次成型压制出合适的形状。
  最后在流水线上,这些枪托会被装上管状弹仓、枪机组、滑套和荧光缺口式瞄准器等等。
  最后流水线的终点,一把把12号泵动式霰弹枪就会被包装到高强度工程塑料外壳内有缓冲海绵块的枪箱里。
  如何在不派遣作战士兵入场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影响北方雄鹰帝国的局面ne?零无给出的就是像当初二战时美英对苏联的军事援助,租借法案。
  为此,他在无烟火药方面松口。
  当然他给安东?罗曼诺夫并不会给自己用的最高等级发射药,而是单基发射药也就是硝化棉。
  一个铜底塑料弹身的霰弹枪外壳进入流水线里。
  第一步在弹壳底部黄铜中心小孔处填入底火。
  第二步灌入单基发射药。
  第三步压入塑料弹托,这是和其他弹药区别开的组件。
  弹托将发射药和共计一磅重的12颗小铁球隔离开的组件,就像是果盘一样盛住12颗钢珠。发射药爆燃时,弹托会均匀的让12颗钢珠一起飞出去。
  当然零无也给了安东?罗曼诺夫一部分的独头弹霰弹枪弹药,主体还是以12号鹿弹为主。
  安装完弹托后就会灌入12颗钢球或者一颗独头,这是第四步填充内容物。
  下一步霰弹枪弹药外壳前面开口,会被机器压出饺子边一样的折口并缩小开口。
  下一步这个饺子边一样的开口就会被完全压平,封闭整个弹药内部。
  一颗霰弹枪弹药就这么做好了,很简单不是吗?
  蒂芙尼充当质检员,她拿起新出厂的霰弹枪。将枪托搭在右肩膀上,往右侧过枪身用右手大拇指划过霰弹枪的下方的装填口,查看没有没勾挂和毛刺。
  大拇指往里顶装填口的挡板是否感觉到突然的卡顿,或者运转不顺畅。
  向后拉动套筒复位,在保险打开的情况下扣动扳机查看保险是否能正常工作。确认正常后打开保险释放枪机,看看枪机能不能正常运转击发,击锤会不会卡住。
  一切正常后,蒂芙尼将套筒往回拉打开抛壳窗将一颗十二号的鹿弹直接塞到膛室里,随后前推套筒关闭抛壳窗并大拇指一推保险关闭,避免走火。
  右手直接抓起两排四颗12号霰弹,对准装填口用手掌包住霰弹用大拇指一推,两颗子弹就填入弹仓,再次一推又是两颗霰弹装填。只需要很短时间就能够装满弹仓,而且很方便在战斗间隙补充子弹。
  枪托抵肩取消保险,扣动扳机。霰弹枪开火,直接将25米外的靶子打出一个拳头大的开孔。开火后借着后坐力的传递将左手握住套筒后拉,将激发的12号霰弹抛出。

第113章 租借法案启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