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七十章 牝鸡司晨,必致灾祸!(求订阅)[1/2页]

大秦国相 一两故事换酒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公子高有些恍惚。
      他们的眼中依旧充满着不可置信。
      良久。
      公子高压下心中的惊骇,开口道:“先生所言当真?”
      “大秦军功爵制真会改变?”
      非是他们不信。
      只是大秦军功爵制推行了上百年,早已深入人心,陡然听到要变,一时还是有些难以接受,甚至是感到了几分心惊。
      嵇恒轻笑一声,很肯定的道:“当然。”
      “军功爵制是一个好制度。”
      “但就目前而言,靠军功进行人才筛选,这种情况已不合时宜了。”
      “目前虽还能运转,但已是强弩之末,根本支撑不了太久了,而今的确没有表现出来,但总有爆发的一天。”
      “变化是必然的。”
      “只是如何变却需有一定的考究。”
      嵇恒稍显停顿。
      他其实思考过军功爵制后续的情况,只是大秦的情况比较复杂,不仅要兼顾老秦人的情绪,还要给予关东民众上升空间,总体而言,想全盘改变并不容易,稍不注意就可能引起各方不满。
      必须慎之又慎。
      公子高微微颔首。
      他对此倒是颇为认可。
      军功爵制的确不好变动,当初立国时,始皇就曾问计百官,但满朝大臣无一人敢吭声。
      为何?
      就是军功爵制牵扯太大了。
      哪怕是当时的丞相王绾、隗壮都不敢冒然吱声。
      其中难度可想而知。
      “那先生认为当如何变?”公子高好奇的问道。
      他还是很好奇嵇恒的想法的。
      嵇恒的想法比较别树一帜,跟其他人跫然不同,也相对天马行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嵇恒的一些观点,其实很有启发性。
      嵇恒眼皮微微一耷,脸上露出一抹凝色,摇了摇头道:“我并不敢轻易断言。”
      “但我知晓,军功爵制想改变,定然要兑现之前的承诺。”
      “没有赢得上百万将士之心,又谈何去做改变?”
      “而且改变必须让秦人信服。”
      “不过.”
      “到时秦廷顾及的就非只是老秦人了。”
      “而是天下万民。”
      “但大秦的现状,你们应当也知晓,寸步难行,稍微一些动作,就可能引起各方动荡,就算是朝廷这段时间,也相对都沉稳不少,大秦目下的国力并不支持这般大动,然有些事是必须要去做的。”
      “若是始皇在时都不去做,大秦的二世皇帝、三世皇帝等,面临的阻力只会更大。”
      “在我看来。”
      “始皇一定会出手的。”
      闻言。
      公子高微微颔首。
      他也觉得,若是军功爵制要解决,定然是始皇出手。
      他问道:“那为何要降低入学条件呢?”
      “这对朝廷的负担岂不很重?”
      嵇恒轻笑一声,淡淡道:“负担的确会有,但这本就是朝廷该付出的。”
      “另则。”
      “这同样是给朝廷争取了时间。”
      “毕竟每个有爵者家中不一定刚好有总角之龄的孩提,所以一定程度上,朝廷对有爵者的功赏,会拉长到一定时间段内。”
      “并不会一窝蜂的去儒学。”
      “而且上学对朝廷而言,的确就是最简单的。”
      “诚然。”
      “这种奖赏并不直观。”
      “在朝廷大臣眼中,可能并不值得。”
      “但上层的环境跟底层的环境是不一样的,底层有爵者最质朴的想法,便是让自家孩子能出人头地,而想要真正的出人头地,无可避免的要解决一件事。”
      “便是识字!”
      “当官府承诺,近乎半免准许他们子弟入学时,这对他们的诱惑不可谓不大。”
      “有爵者大多数都会同意的。”
      “永远不要低估父母对孩子的殷切期待。”
      “天下看似承平,但徭役很重,各家聚少离多,因而真正适龄的学子并不会很多,加之朝廷并不是承诺,让他们进入学室,只是教他们最为基础的识文断字,在这种情况下,朝廷的支出无疑会大幅锐减。”
      “而且时间也会不断拉长。”
      “将原本堆积在朝廷身上,甚至是已经无法兑现的承诺,一下子拉伸到几年内,甚至十几年去对兑现。”
      “这对朝廷而言,压力可谓骤减。”
      闻言。
      公子高若有所思。
      他已明白了嵇恒的心思。
      就是将本该赏赐给有爵者的钱财、田地,换成入学资格,借着身为父母,对孩子的殷切期盼,继而给朝廷减负,而且因为朝廷规定了适合上学的年龄,因而朝廷本该承受的压力,还会得到不小的分散。
      总体而言,利大于弊。
      公子高点头道:“先生之见,我已明了。”
      “的确为一道良策。”
      “我等谢过先生为国出策。”
      公子高朝嵇恒恭敬的行了一礼。
      公子将闾几人也跟着行了一礼。
      嵇恒淡淡一笑,并没有放在心上。
      他同样是有自己的心思。
      只算相辅相成。
      他道:“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
      “大秦想要真正坐稳天下,定然要取信于民,就如当年商君徙木立信一般,重新赢得黔首信任,只不过这些年大秦要做的事很多,加之的确有些承受不住,所以并没有兑现的想法,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或许朝臣中有人认为,朝廷可置之不理。”
      “这也能为朝廷节省很多钱粮。”
      “然此种做法无疑是饮鸩止渴,得不偿失。”
      “另外。”
      “大秦以法立国。”
      “想真正的秦法落实下去,就必须要将法推广出去,仅靠宣传律法的法官根本不够,必须从其他方面着手。”
      “下沉教育便是其中之一。”
      “过去因为教育的成本高昂,朝廷根本无暇去触及。”
      “这才让儒家渐渐得势。”
      “若是我的建议得行,大秦将教育下沉,无疑会挤压儒家的环境,将儒家的一些迂腐思想,彻底从底层抛弃掉,也利于日后大秦律法的进一步推广,毕竟教材对人的潜移默化,比世人想象来的要深。”
      “正因为此。”
      “我都坚定认为朝廷会这样做的。”
      嵇恒语气很坚定。
      公子高也面露肃然之色。
      他其实对朝政理解

第一百七十章 牝鸡司晨,必致灾祸!(求订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