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七十章 天下关系下的法家!!!(求订阅)[1/2页]

大秦国相 一两故事换酒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翌日。
      天蒙蒙亮。
      天空难得的放晴。
      只是随着初阳新升,气候却更显清冷。
      嵇恒缩着脖子,给自己沏了杯热茶,然后盖上了一层厚厚毛皮。
      这时。
      他看向了一旁。
      扶苏正面色恬静的端坐在席。
      扶苏微微拱手,疑惑道:“扶苏这次前来,实是心中有惑。”
      “近日随着廷议事件发酵,我在朝中受到了不小阻力,原本想按之前所想推进一些事情,眼下也遭到了很多非议。”
      “我确是听闻,这次的事嵇先生有所参与,因而想多了解一些实情。”
      嵇恒浅浅的尝了一口热茶,不紧不慢道:“廷议的事我知晓,不过此事对你并不算坏。”
      “这是为何?”扶苏面露异色。
      嵇恒双手环抱,淡淡道:“我过去曾让你仔细看《韩非子》,眼下你对《韩非子》有多少了解?”
      闻言。
      扶苏一愣。
      他没想到嵇恒反考校起自己韩非子了。
      他恭敬的行了一礼,缓缓道:“扶苏这一两年并未有任何懈怠,一直没忘揣摩韩非子,不知先生是想考校我哪篇?”
      “备内。”嵇恒稍微正坐。
      听到备内二字,扶苏脸色微微一变。
      嵇恒却没有理会扶苏脸色的变化,仿佛是如数家珍一般,将《备内》篇的内容,逐字逐句的说了出来。
      “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
      “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
      “故为人臣者,窥视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上,此世所以有劫君杀主也。”
      “为人主而大信其子,则奸臣得乘于子以成其私,故李兑传赵王而饿主父。”
      “为人主而大信其妻,则奸臣得乘于妻以成其私,故优施传丽姬杀申生而立奚齐。”
      “夫以妻之近与子之亲而犹不可信,则其余无可信者矣。”
      当嵇恒把《备内》篇主要的内容说出时,扶苏早已是脸色大变,嘴皮轻颤,双眼惊恐的看着嵇恒,不知嵇恒究竟想做什么。
      嵇恒淡然道:“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
      “所以我过去曾多次给你说过,不要去试探人性,更不要去考验人性。”
      “《韩非子》一书,讲的是权势术。”
      “是帝王心术!”
      “我只是借其书向你展现一些事。”
      “信人,则制于人。”
      “若大秦信神,便要制于神。”
      “这便是我跟始皇力主借这次天象,将过往深受世人崇敬的神权给拉踩下来的主因。”
      “而这同样是天下大势所趋。”
      扶苏正襟危坐。
      他已很久没见嵇恒这么严肃了。
      自不敢有任何轻慢。
      他身子微微前倾,恭敬的俯下身身子,态度十分的谦卑。
      嵇恒并未有太多理会,自顾自的说道:“对于诸子百家,每一家在不同方向,都有可取之处,在对鬼神一说上,我最为欣赏的是道家。”
      “法不讲鬼神。”
      “而其余三家都有所涉及。”
      “诸子中,墨家最讲畏天,在天人关系上最为保守。”
      “甚至于墨子曾不止一次的说过,天就是一位人格化的至上神灵,能用正义的标准,赏罚人间的善恶行为。”
      “在《墨子·天志》中更是多次提及。”
      “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
      “天欲义而恶不义。”
      “……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
      “是故古者圣人明以此说人曰:‘天子有善,天能赏之,天子有过,天能罚之。天子赏罚不当,听狱不中,天下疾病祸祟,霜露不时,天子必且?嘶科渑Q蛉?椋?e为粢盛酒醴,以祷祠祈福于天。”
      “.”
      “从这些话语中,便可看出墨子对神灵的拥护,甚至于墨家的一切,都是以天的意志,来定所谓的伦理是非的,墨家根本主张的‘兼爱便来自于‘天意。”
      “这种思想就我看来,更接近于西周的主流思想。”
      “因为当时天下就是热衷灾异祈禳。”
      “而同样是在墨子生活的年代,天下已经有不少人怀疑天人相关,也开始出现重人事而不信鬼神的思想,其中保守派是儒家。”
      “孔子说‘不语怪力乱神,又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这其实已表露出孔子对鬼神有所怀疑,只是下意识还是信天命,因而始终还是站在天神高于人的姿态。”
      “与墨家的笃信,儒家的将信不同,道家是很激进的。”
      “《老子》云: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已不再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了,而是认为‘天之上,还有更为根本的‘道和‘自然,‘天只是作为‘自然的一个表象。”
      “只有规律,没有意志。”
      “这也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由来。”
      “然受限于时势,道家只是对天的存在进行了怀疑,但对天意的消解并不彻底。”
      “即便如此。”
      “依旧是诸子百家最耀眼的存在。”
      “甚至于也是诸子百家争鸣下最夺目的成果。”
      “因为天被降格了。”
      “既失去了人格,也不再至高无上。”
      “而这也是我推崇道家的原因,在我看来,老子对当世的最大发明非是《德道经》,而是取消了殷周以来的人格神的天之至上权威。”
      “也是从老子开始。”
      “世人开始淡化了人对天的敬畏,消解着公义的约束力,鬼神之事也渐渐转向占问凶吉、包庇罪过等方面,然正因为此,墨家没落已成定局。”
      “孔子虽承了这股新思潮,然儒家本就以维护西周传统文化为己任,加之儒生一向积极的奔走于列国之间,学干禄之术,最终不免与时沉浮。”
      “所以儒家是敬畏而不流于迷信。”
      “在春秋战国这几百年间,天人关系受到越来越多士人怀疑和否定,沿着这个理路发展下去,离只重人事而不关心天命,其实并不太远了。”
      “战国末,荀子便首当其冲,道出

第二百七十章 天下关系下的法家!!!(求订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