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四十九章 蔬菜统购统销[1/2页]

四合院:重生飞扬年代,大医精诚 大虾就鸡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易中海得到了不少好处,不过也注定要失去一些重要的东西。
      托里对一大妈始终不死心,在糖衣炮弹的进攻之下,一大妈很快就沦陷了。
      都说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一大妈正处在如狼似虎的年纪,自从易中海认定自己不能生养,彻底的断绝了希望之后就很少和一大妈办事儿了。
      面对托里的攻势,一大妈如何守的住?
      一番甜言蜜语之后,一大妈在给托里做饭的时候这家伙从后面抱住了一大妈,一大妈象征性的做了一些挣扎之后就认命了。
      从此。
      托里一发不可收拾。
      一大妈每回去给他做饭的时候两人总要办事儿。
      一大妈受到滋润,再加上伙食不错,脸色红扑扑的,仿佛是焕发了青春一般。
      只是。
      不管在外面多么疯狂,回家之后一大妈还是会很细心的照顾丈夫的,做饭、洗衣服,一如往常一般。
      时间久了。
      一大妈还是很担心自己会再怀上孩子,特意到六院开了打胎药。
      看她的年纪,妇产科许主任还以为一大妈是已经有了好几个孩子不想再要了。
      许主任就教了她一些妇产科知识,帮她推算出自己的排卵期,只要避过排卵期做事儿,一般是不容易怀孕。
      若是有计划的办事儿,可以少用一点儿打胎药。
      毕竟。
      打胎药用多了对身体是有一定伤害的。
      一大妈千恩万谢。
      她到药房拿药的时候正好碰到秦淮茹在抓药,脸色一红就将药方给了秦淮茹,心里不断的安慰自己,秦淮茹只是抓药而已,未必就知道医生给自己开的药究竟是做什么的。
      她哪里知道,秦淮茹跟着李平安和梅姨学过药性。
      方子只看一眼就知道是做什么用的。
      不过她并没有多问,甚至脸上都没有显现出哪怕一点儿异色,就好像不知道方子作用或者是不认识一大妈似的。
      一大妈从药房离开没有多久惠仁堂的伙计就又过来送药材了。
      前车之鉴。
      无论是王沁还是陈霜甚至最近留下来的刘蕊都不想和伙计有什么瓜葛了,完全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架势,验收、签字以后让他走人。
      秦淮茹心里藏不住事儿,有什么事情都会和丈夫说的。
      晚上,睡觉的时候和李平安说了一大妈到药房拿打胎药的情况,又道:“平安,你说她会不会和轧钢厂那个托里又勾搭到一起了?”
      “这还用问吗,要不是和托里......,难道她是不想给易中海生孩子?还有,你没发现吗,一大妈不在四合院儿的时候比以前多了,很多时候咱们下班的时候都碰不到她了,易中海经常在轧钢厂食堂或者外面的饭店吃饭呢!”李平安说道:“她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和咱们没什么关系!”
      秦淮茹点点头不再说话,躺在丈夫的怀里没多久就睡着了。
      贾东旭跟着易中海学了不少钳工技术,自觉着自己的水平已经不错了,等到学徒期满能够考级的时候肯定能和许富贵一样很轻松的就考上一级钳工。
      他见着易中海和托里交好,对易中海这个师傅更加巴结了,在厂里跑前跑后的围着易中海转,到家里又对他嘘寒问暖的。
      一大妈经常不在家,贾东旭时不时的就邀请易中海到贾家吃饭。
      虽然易中海没去过几次,但他对贾东旭这个徒弟还是很满意的。
      一高兴就将自家的粮本借给贾家几次,让他们买了一些粮食,差不多将一大妈的粮食指标都匀给了贾家。
      从此以后贾东旭对易中海更加孝顺,差点没将他当亲爹养着。
      苏国专家也是有粮食指标的,而且比一般百姓要多很多,再加上苏国小食堂吃饭的时候根本就不要粮票,有点儿类似于大锅饭模式,想吃多少吃多少,根本就吃不完。
      托里将自己的粮本给了一大妈,一大妈拿着粮本和钱,她可以随时买粮食蔬菜,可以说是自己想吃什么就做什么。
      无论她做什么托里都喜欢吃。
      因为吃过饭以后就能和一大妈办事儿了。
      一大妈也不是见天都到托里家给他做饭,托里大部分时间还是在轧钢厂小食堂吃饭的。
      这样一来多余的粮食指标、粮票都归了易家。
      所以。
      尽管易中海匀出来一个人的粮食指标给贾家他们也不缺吃的,而且还能时不时的拿着粮票到食堂、饭店吃去。
      贾家有了粮食指标,贾东旭就不用到黑市上买粮食了,也不用在买粮的时候提心吊胆。
      当然。
      没了压力,刘悦也不再提到外面找工作的事情。
      反正。
      孩子还小。
      丈夫那点儿工资勉强能够保证一家人糊口了。
      第一界高考的时候差不多所有的考生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要么是考上大学、中专,要不就是安排工作了。
      这两年的录取率相对有点儿低了,但也仅仅是七八分之一没考上罢了。
      那个时候每个考生都能得到一个通知书,大部分人都是录取通知书,少数人是未被录取通知书。
      录取通知书上自然是写着被

第三百四十九章 蔬菜统购统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