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朱权被刺杀这件事,影响十分恶劣。
      只用了一日,就在京城传的沸沸扬扬,藩王们先是惊疑,随后便是震怒!
      藩王离开了封地,就犹如鱼离开了水,难道任由别人宰割吗?
      堂堂的宁王,在京城竟然被人刺杀,还差一点刺杀成功。
      朝堂之中,群臣和藩王是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关系,群臣们畏惧藩王,认为藩王的实力过大,应该尽早削藩,把权力还给朝堂。
      可藩王们却认为,群臣们站着说话不腰疼,这天下是老朱家的天下,他们不镇守边关,那信任谁呢?信任朝堂的一群文官?
      一群写奏章的?
      这不是胡闹吗?
      这些文官别的本事没有,就知道在背后捅刀!
      从前,朱元璋能游刃有余的解决两方关系,可随着朱元璋年老,诸多藩王又进了京,这种平衡关系愈发微妙,藩王们要么对皇位有想法,要么就想从朝廷捞取好处。
      而群臣们对藩王严盯死守。
      朱权被刺杀,这件事彻底让双方剑拔弩张起来,一大清早,朱棣、朱植、朱桂就来到驿舍,询问朱权身上的伤势。
      “并无大碍!”
      朱棣阴沉的说道:“好好修养,一定是那群文官下的手……是不是朱允炆?十七弟,我早就给你说过,朱允炆此人看着面善,其实颇为奸诈!”
      朱权摇摇头道:“不清楚,这几日我会回大宁。”
      “嗯,经过这件事,父皇肯定让你返回大宁……至于群臣,他们也不会反对。我们这三个藩王,估计也很快就要回去了!”
      朱棣抿了抿嘴,压下心中最深处的冲动。
      那个位子,他也非常心动,但是现在他已经明白了,无论如何,也落不到他的头上……在他前面的,还有朱允炆、晋王、秦王……
      甚至还有朱权。
      当然,为什么他如此淡定,最重要的是,缺了姚广孝的拱火。
      在历史上,晋王朱棡于洪武二十七年去世,秦王于洪武二十八年去世,两人都是朱允炆的铁杆支持者,死后,藩王们和朱允炆离心离德,朱允炆登基后又大力削藩,最终酿成靖难之役。
      若两人未死,朱棣不敢造反。
      奉天殿内,朱允炆小心翼翼的说道:“皇爷爷,要不让十七叔回宁地吧,宁地事务太多,还需要十七叔主持大局啊。”
      “咱问你,凶手调查出来了吗?”
      朱允炆忐忑道:“还没有。”
      “没有?!”
      朱元璋放下奏章,冷冷的看着朱允炆,呵斥道:“你是干什么吃的?藩王遇刺,还是在你的府邸……你能脱得了干系吗?”
      朱允炆全身一颤,急忙道:“皇爷爷,与我无关啊!”
      “咱知道与你无关,可是群臣们相信吗?藩王们相信吗?你这般着急的让朱权回去,又是抱着什么心思?担心朱权抢了你的皇位?”
     &nbs

第72章 调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