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淡岛到坤甸顺风。
约莫早上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出发的。
下午太阳还没下山就到了。
这是本次作战的参谋指挥部早就计算好了的时间。
明军陆军、海军都有各级参谋部。
而这次作战也设立了专门的作战指挥部。
指挥部中活跃的就是各类作战参谋。
将大军行进的路线进行了精心的规划,排除一切可能出现的状况。
和人们想象中的羽扇纶巾的军师形象不同。
参谋们更多的是做一些细致活。
计算行军距离啊,确定安营扎寨的地点啊,粮食如何供应啊等等。
这些都必须要在战前做出计划。
然后给再根据计划进行任务分割。
在参谋部的计算下。
大军就像是一具严丝合缝运行着的战争机器。
很快。
大军先头部队先进入港口,控制港口周围之后。
大军主力才缓缓入港。
港口外已经有不少华工在围观了。
从运输船上下来的士卒一个个背着背包,扛着火枪,腰上缠着一圈子弹带,脚上也不是绑腿了,而是专门的有鞋带绑紧了的长筒靴。
军官们则是脖子上挂着哨子,用哨声指挥着大军下船。
士卒们硬底鞋踩在甲板上的声音极为整齐。
此起彼伏的哨声下,是整齐而又有规律的“哆、哆、哆”的声音。
士兵们一言不发,好像是一台机器的零件一样
排着队从船上下来之后,又在港口的空地上整队,之后以连为单位朝着预定的驻扎地点而去。
有序。
迅速。
三千六百名步兵很快就下船了。
这一幕看的周围的华工们屏气凝神,大气都不敢出。
他们虽然不知道什么是强兵。
但是这样的整齐划一,数千人犹如一人的场景还是深深的震撼了他们。
良久都没人敢说话。
看到这一幕的朱道桦很满意——其实这一幕在巴淡岛已经演练过很多次了。
人员下船,物质下船等等。
其实在没有演练过的时候也是相当混乱,乱糟糟的。
不过在演练了好几遍之后。
大家就知道要怎么做了。
而之所以要这么做的目的。
当然是朱老板的一场“军事秀”了。
换句话说。
这整个婆罗洲作战。
都是一场“军事秀”。
不但是要秀给南洋诸国使节组成的“军事观摩团”看,也要秀给兰芳当地的华人看。
要让他们看看大明军威。
也要让这些还对清国心存幻想的人们看看。
这等军威之下。
指望大清远不如指望大明。
围观的华人们确实是被秀了。
而“军事观摩团”的各国使节的表情也差不多。
大军从港口下船。
这虽然听起来相当简单。
但是这是最容易出现混乱的时候。
然而明军毫无疑问完成了一次非常漂亮的“军事秀”。
“这等强兵....明王复明可期!”
在一艘大福船上,松平家利低声说道。
...........
“老天保佑,妈祖保佑,祖宗保佑....保佑我刘乾兴一战破贼,奠定我刘家百年基业!”
在同一时间。
率领着两万“大清天兵”的刘乾兴也在暗自祈祷。
 
第三十九章、明军的大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