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魏家郎君确实有病,魏大可怜哪。
      怀疑消散而去,叶扶琉想起昏暗屋里安静坐着的消瘦侧影,起了怜悯之心。
      “两家住得这么近,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每天送碗汤饼过去,又不是什么大事。说不准能给魏家郎君续个命呢。”
      两人把锅里的汤饼重新热了热,盛了三碗出来,食案只有两人对坐,这才想起少了个人。
      “大管事怎么还没回来?”
      ——
      秦大管事大清早拖着贼人去送官,不知在衙门里经历了什么,傍晚时才回来。
      去时两个人,带回两排人。
      傍晚时起了风,初夏燥热的长街尽头,两排衙役气势汹汹地直奔叶宅而来,在周围乡邻探头探脑的打量窥探下,二话不说,在大门外持棍分立两边,齐声大喝,
      “昨夜竟有大胆贼人夜闯叶宅,扰乱五口镇治安!县尊有令,命我等前来护卫民宅,搜寻贼人罪证!”
      叶扶琉听到动静开门时,头一眼望见门外的大场面,心里咯噔一下。
      还以为知县大人明察秋毫,看出破绽,来她家门外升堂了……
      直到听到那句“护卫民宅”,啊,没事了。
      她招招手,示意秦大管事走近说话。
      “秦陇。”叶扶琉扬起下巴,冲外头点了点,“说说看。叫你去报官,你怎么把县衙门给搬来家门口了?”
      秦陇矜持地背手走近。
      他自觉今天的差事办得好,不急不慢地从头解释。
      “按照主家的吩咐,早上拖着人去县衙报了官,呈上猫儿盆做物证。”
      “当着知县的面,把主家的那番‘三颗芝麻钉,蟹爪纹,温润无芒之类的原话说给知县听。卢知县果然是个识货的,当即掂着猫儿盆反复阅看,说此乃京畿汝官窑所出,专供宫廷御用的瓷器。看来有年头了,应是上几代的旧物。”
      说到这里,秦陇顿了顿。
      “叶氏大宅里有宫中流出的瓷器,卢知县大惊之下,问起叶氏祖上可曾出过高品京官,猫儿盆可是从京城带出来的。我不知主家的家世,含糊几句带过。只说叶氏祖宅在江南,主家专程回来寻根。”
      “卢知县原本要亲自登门拜访,我说家里只有一位未出阁的当家娘子,他才没有亲来,改而点了八位衙役,替叶家把守几日门户,替主家壮气。我便把人都带回来了。”
      叶扶琉手里把玩着双鱼白玉佩,耐心听他说完,唇角微微往上挑,又露出那种要笑不笑的表情。
      秦陇这时才察觉不对,纳闷地问,“怎么了?哪里不妥当?”
      “知县要送人,你不会说几句客气的场面话帮我推了?”
      叶扶琉翘着唇角,敷衍地拍了几下手,“把县衙的官差领回来,站在我家门外守门,出入有八双眼盯着。很好。很好。”转身出了门。
      秦陇摸不着头脑,站在原地发怔,满脑子都是疑问——
      “请来县衙官差守门,哪里不好了?”
      叶扶琉的火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几步跨出门槛,迎面瞧见八名板着脸的衙门官差在叶家门外迎风排开,忽然又笑出了声。
      做她这行无本生意的,有官差帮忙守门,威风了。
      她含笑上去寒暄几句,又示意秦陇拿钱。
      有钱能使鬼推磨,八名官差齐刷刷露出了笑脸,拍着胸脯保证,知县大人吩咐他们看护叶家,叶家有什么事,只管叫他们帮手。
      “我们初来乍到,能有什么大事。”叶扶琉一口温软如水的江南吴语腔调:
      “就是宅子太大,缺人手打理来哉。祖宅中有些破败的旧物,年头太久了,想委托相熟的商队带去临近几处府城修补。大件旧物搬动太沉,扛勿动,还请各位官差搭把手好伐。”
      “?悖?∈隆!卑嗣?俨畹嘧攀掷锍恋榈榈耐???桓龈鲂睦锢挚?嘶ā:眉一铮?咳说昧艘还嵘颓??缎∧镒映鍪止?欢ザゴ蠓剑
      “搭手出力的活计,弟兄几个随叫随到!”
      散出去八贯铜钱,得了八个临时长工。叶扶琉满意了。
      她领着秦大管事进门。
      前庭满地的杂草已经割尽,露出原本的青石地面。三尺长、一尺宽的长条青石铺满整个庭院,依稀彰显出大宅当年的雄伟气势。
      她沿着宽敞的庭院往前,熟练地绕开地上新挖的几个坑洞,招呼着官差们去东北角的偏僻跨院,两人一组,扛出几件沉重的散木料,放在阴凉通风的廊下。
      大热天的,八个身强体壮的官差扛出一身大汗。
      “木料子够重的啊。”为首那官差咂舌,“木榫子全蚀烂了,这几根木料还要运去江宁城修补?直接扔了才叫省事。叶小娘子,弟兄们帮你寻个地方扔出去?”
      叶扶琉好脾气地跟他们解释,“祖上传下来的旧物,再破再旧也得留着。如果能修补好,原样放回祖宅里,才算是不辜负了祖辈的期许。花费多少钱财也值得。”
      官差们啧啧感慨,叶小娘子的孝心感天动地啊。
      日头不早了,眼看着天色逐渐昏黄,叶扶琉客客气气送官差出门去。
      送到门边时,不经意间提了一嘴。
      “不愧是知县大人,慧眼如炬。我家曾祖父的时候确实在京城出仕,具体做的什么官职,年代久远,我不太记得了。总之这间祖宅就是

第6节[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