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宣旨太监朗盛诵读道:“敕曰:朕嗣鸿业,至今已过数春秋,然遗长子,朕心甚愧,今寻秦寿归,乃朕之嫡子,朕万分窃喜,今特颁圣旨,对嫡子,乃至万民宣之!”
      “秦寿,生于秦王府,原为李M,字知行,乃朕置地张子!”
      “有司与万民当听,自今日起,秦寿是名安之,是为大唐嫡长子,册封谣王,并加封长安书局总领一职,隶属翰林院。”
      “可令所司,备礼册命。钦哉。”
      金水桥前,李世民一纸圣旨,当着万民的面,宣布秦寿为大唐嫡长子,册封王爷,且授予官职,留在长安。
      这种几乎已算是极尽殊荣的待遇,莫说是大唐历年的王爷,甚至太子都不曾有过这种待遇。
      即便是纵观整个历史,这种封赏规模也屈指可数。
      由此可见,李世民对秦寿的态度是何其重视。
      甚至有些官吏都在心中暗暗盘算着,是否在秦寿步入朝堂后,申明长幼有序的说法。
      推秦寿上位,废李承乾太子。
      这种想法,已在一些官吏心中,扎下了根。
      究其原因,无非是秦寿在长安声名鹊起。
      而李承乾,却一言难尽。
      待宣旨完毕。
      宦官恭敬地抱拳对秦寿说道:“讴王,陛下在甘露殿等您。”
      秦寿点点头道:“多谢公公。”
      秦寿一边走,一边欣赏着宫中的景色,此时已近春天,百木吐芽,一片欣欣向荣。
      少年封王,得天宠爱,人生得意。
      若是有诗人在此,笔下大概也是这番意境。
      穿过宫中无数楼宇亭阁,停步在甘露殿门外,宦官进入通禀。
      没过多久,宦官便走了出来:“王爷,陛下宣见。”
      秦寿整理了衣冠,迈着步伐,进入甘露殿。
      殿内,文武百官立在两侧,李世民端坐正中,在其一旁坐着长孙皇后。
      按说起来,后宫不参政,但凡事总有例外,更何况此次是认祖归宗的事。
      君臣四眼相望。
      父子双目相对。
      秦寿躬身,道:“儿臣李道儿,参见父皇,母后。”
      李世民双目罕见有了一丝柔和,对着秦寿说道:“我倒很想听你那一日在设王府前面,喊我的那声。”
      秦寿知晓李世民想听的什么。
      笑了笑说道:“父皇莫要取笑儿臣了。”
      李世民也跟着笑了,?e了摇头道:“你这小子,就是不想顺着我啊。”
      “罢了,今日是个大喜日,朕也不逗你了。”
      说罢,李世民便摆了摆手,说道:“把那物件搬上来吧。”
      物件?
      什么物件?
      众多大臣面面相觑,不知道陛下在卖什么关子。
      随着李世民的话音落定,殿外有两三个侍卫抬着一个约莫半丈左右的物件走上来,上面被红色布料盖着。
      “诸位爱卿,不如猜一猜这足以改变我大唐命运的东西,究竟是个什么?”
      此言一出,除却早已知情的几位大臣,其余所有人都为之变色。
      大唐命运,也就是大唐国运。
      泱泱大国,谁敢说能够改变国运。
      何其沉重的一句话。
      但陛下居然说仅靠一个物件,就能改变大唐国运

第126章 待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