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1章 江西月亮湖[2/2页]

拜师修炼下山 爱吃喜欢152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挂着一幅幅精美的瓷器画作,描绘着制瓷的工艺流程和历代皇家瓷器的盛景。顾倾城停下脚步,驻足欣赏其中一幅,画中工匠们专注制瓷的神态跃然纸上,她不禁感叹:“每一件瓷器背后,都是无数工匠心血的结晶啊。”陈晓阳点点头,目光落在她的侧脸上,温柔说道:“是啊,这份传承千年的技艺,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他们来到了制瓷工坊。工坊内,热气腾腾,匠人们正忙碌地进行着各项工序。拉坯师傅坐在转轮前,双手熟练地塑造着泥坯,那泥团在他手中逐渐变成规整的瓷胎。顾倾城被这神奇的过程吸引,忍不住走近观看。拉坯师傅微笑着邀请她尝试,顾倾城有些羞涩地挽起衣袖,在师傅的指导下轻轻触碰泥坯。然而,泥坯却并不听话,在她手中歪歪扭扭。陈晓阳在一旁鼓励道:“别着急,慢慢来。”顾倾城深吸一口气,再次尝试,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做出了一个初具雏形的小物件。她兴奋地看向陈晓阳,眼中闪烁着光芒。
  随后,他们又参观了绘瓷区域。画师们手持画笔,在洁白的瓷胎上精心勾勒着图案。细腻的笔触,绚丽的色彩,将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等元素生动地呈现在瓷器上。顾倾城和陈晓阳静静地看着,仿佛置身于一个艺术的梦幻世界。
  不知不觉,夕阳的余晖洒在皇窑的屋顶。顾倾城和陈晓阳站在皇窑的庭院中,望着被晚霞染成橙红色的天空,心中满是对这趟旅程的感慨。江西皇窑,就像一本厚重的史书,每一次来到这里,都能让他们领略到不一样的魅力,收获新的感悟
  。
  顾倾城和陈晓阳又来到了,江西浮梁古县衙在阳光正好的时节,顾倾城和陈晓阳这对热爱旅行的好友,又一次踏上了充满未知与惊喜的旅途。这一次,他们将目的地锁定在了江西浮梁古县衙。
  一路上,车窗外的景色如诗如画般掠过,两人有说有笑,满心期待着即将到达的地方。当他们终于来到浮梁古县衙的大门前,一座古朴厚重的建筑便映入眼帘。那高大的门楼,斑驳的墙面,仿佛在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顾倾城率先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大门,陈晓阳紧跟其后。踏入古县衙的那一刻,仿佛时光倒流,他们置身于古代的官场氛围之中。脚下的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无比,每一块都承载着无数的脚印和历史的痕迹。
  他们沿着中轴线前行,依次参观了各个堂室。大堂之上,“亲民堂”三个大字高悬,公案、令签摆放整齐,让人不禁联想到古代官员在这里升堂断案的威严场景。顾倾城站在大堂一侧,闭眼感受着,仿佛能听到当年惊堂木的响声和百姓的申诉声。陈晓阳则好奇地观察着周围的建筑结构和装饰细节,不时发出惊叹。
  接着,他们来到了吏房、户房、礼房、兵房、刑房、工房这“六房”所在之处。这里陈列着各种古代的文书、档案和办公用具,展现了古代县衙的政务运作流程。顾倾城仔细研读着墙上的文字介绍,陈晓阳则拿着相机,不停地记录下这些珍贵的画面。
  绕过几个回廊,他们来到了县衙的后院。后院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花草树木郁郁葱葱。一座小巧的亭子坐落在花园中央,顾倾城和陈晓阳走上前去,坐在亭中休息。微风拂面,送来阵阵花香,让人陶醉不已。
  在游玩的过程中,他们还遇到了一位当地的老人。老人热情地给他们讲述着古县衙的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顾倾城和陈晓阳听得津津有味。从老人的讲述中,他们对浮梁古县衙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越发感受到这座古老建筑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不知不觉,夕阳的余晖洒在了古县衙的屋顶上,为整个建筑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顾倾城和陈晓阳带着满满的回忆和收获,缓缓走出了浮梁古县衙。这一趟旅程,不仅让他们领略了古建筑的魅力,更让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畅游了一番。
  顾倾城和陈晓阳又来到了,江西雕塑瓷厂明清园顾倾城身着一袭淡蓝色的旗袍,身姿婀娜,宛如从旧时光中走来的佳人。陈晓阳则穿着简洁的白色衬衫搭配黑色休闲裤,气质不凡。两人手挽着手,再次来到了江西雕塑瓷厂明清园。
  踏入明清园,那古旧的气息扑面而来。斑驳的青石板路,似乎在默默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路旁的老樟树,枝叶繁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细碎的光影,落在两人身上。
  顾倾城微微仰起头,眼神中满是欣喜与怀念,轻声说道:“这里还是和以前一样,充满了韵味。”陈晓阳微笑着点点头,握紧了她的手,“是啊,每次来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他们漫步来到一座古旧的亭子前,亭角飞檐翘立,仿佛展翅欲飞的鸟儿。亭子的柱子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却也增添了几分古朴的美感。顾倾城轻轻抚摸着柱子上的纹路,回忆如潮水般涌来,“记得第一次来这里,我们还在这里拍了好多照片。”陈晓阳从身后环抱住她,温柔地说:“那些照片我都好好保存着,每一张都是我们美好的回忆。”

第61章 江西月亮湖[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