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机就在这个冬天。”朱楩牵着袁巧儿的手,突然轻声说道。
袁巧儿闻言,心中一紧,她凝视着朱楩的眼睛,小心翼翼地问道:“郎君的意思是,成败与否,就取决于燕王是否能够安然度过这个冬天吗?”
朱楩微微颔首,表示认同。他的目光落在远处的山峦上,若有所思地说:“最近的天气似乎比去年此时更为寒冷,我们必须加快行动了。”
袁巧儿的眉头微皱,低声追问:“快些去北平?”
朱楩转头看向她,眼中闪过一丝决断:“去北平。”
朱楩转过头,继续解释道:“我估计,我们到达北平后,还需要前往大宁一趟。”
袁巧儿的疑惑更深了,她抬起头,直视着朱楩的眼睛,问道:“我们去大宁做什么呢?朝廷并没有攻打大宁的计划,而且宁王恐怕也只会冷眼旁观吧。”
朱楩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大宁与北平相邻,此次朝廷大军北上,我担心四哥会去找十七哥借兵。”
袁巧儿更加困惑了,她追问道:“可是,借兵不是一件好事吗?这样可以增强四哥的实力,对他的战局应该有所帮助才对。”
朱楩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笑容,缓声道:“你说的这情况,关键在于十七哥是心甘情愿借兵的。然而,若十七哥不愿借兵,甚至有意拖延,那又当如何呢?”
袁巧儿闻言,略一思索,瞬间领悟了朱楩话中的深意。她凝视着朱楩,心中暗自感叹其敏锐的洞察力。
以当前的局势来看,任何人卷入朱棣的纷争,都极有可能被朝廷视作同谋,遭受牵连。更何况是借兵给朱棣,这无疑是公然支持他的造反行为。
因此,对于朱权而言,最明智的选择无疑是置身事外,作壁上观。尽管朱棣是他的四哥,尽管他深知朱棣一旦失败,他们这些弟弟们恐怕也难以幸免。
然而,人皆有求生本能,谁都明白早死不如晚死的道理。拖延时间,或许还能等待局势出现转机。所以,无论如何,朱权都绝对不可能应允借兵给朱棣。
那么,如果朱棣借不到兵,后果将会不堪设想。这场战争对他来说至关重要,一旦失败,不仅意味着他个人的失败,更可能导致全家老小的性命难保。因此,无论如何,朱棣都必须想尽办法借到兵。
在这种情况下,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就是朱棣会采取极端手段——胁迫朱权夺取兵权。这似乎是他唯一的选择,但这样一来,朱权就会陷入两难的境地。对于朝廷而言,朱权将成为逆臣贼子的帮凶;而对于朱棣来说,朱权也是心不甘情不愿地被卷入其中,难以得到真正的信任和感激。
“如此一来,两头不讨好的就只有十七哥了。”袁巧儿不禁感叹道。
朱楩点头表示赞同:“四哥若是独自去借兵,的确很有可能引发这样的局面。所以,我们应该和四哥一同前
第482章 诱其兵进北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