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3章 太子妃怒责吕本,宫中暗潮涌动[1/2页]

大明:反骨皇孙,老朱天天破防! 百舸击长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朱雄英答道:"目前这座工坊的产量有限,只能满足小规模试验的需求。若要大规模应用,需要建立更多的工坊,并进一步改进生产工艺。"
  "那需要多久才能实现大规模生产?"朱元璋追问。
  "如果一切顺利,半年内可以建成三到五座规模更大的工坊,届时产量将大幅增加。"朱雄英自信地回答。
  朱元璋思索片刻,然后做出决定:"好!朕准许你扩大生产规模。太子,你负责协调户部和工部,给雄英提供必要的支持。"
  朱标恭敬地应下:"儿臣遵命。"
  离开工坊时,朱元璋罕见地拉着朱雄英的手,感慨道:"雄英,你这水泥若能大规模生产,我大明的长城、城防、水利都将更加坚固,百姓也将受益无穷。"
  朱雄英受宠若惊,连忙谦虚道:"孙儿不过是借鉴前人智慧,略有创新罢了。能为大明的建设尽一份力,是孙儿的福分。"
  朱元璋欣慰地笑了:"难得你有如此心胸。朕看你这些日子辛苦了,是该休息一下了。过几日,皇后要在宫中设宴,你也来参加吧。"
  "孙儿遵命。"朱雄英恭敬地行礼。
  返回皇宫的路上,朱元璋对朱标说道:"雄英这孩子,不仅有奇思妙想,更难得的是能身体力行,将想法变为现实。这份毅力和执行力,比他的聪明才智更为可贵。"
  朱标欣慰地点头:"父皇所言极是。雄英虽年幼,但做事一向踏实认真,不好高骛远。这水泥工坊从选址到建成,他都亲自参与,遇到问题也都是自己想办法解决。"
  朱元璋满意地点了点头:"好好培养他吧。这样的人才,正是我大明所需要的。"
  朱标躬身应是,心中充满了自豪和期待。他知道,儿子的才华和努力,已经得到了朱元璋的充分认可。而这种认可,对于朱家未来的稳定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工坊中,朱雄英望着祖父和父亲远去的背影,轻轻吐出一口气。尽管这半个月来他日夜操劳,身心俱疲,但看到自己的创造得到了祖父的认可,一切辛苦都变得值得了。
  "殿下,我们接下来该如何安排?"王春在一旁问道。
  朱雄英眼神坚定地回答:"继续完善工艺,提高产量,为大规模生产做准备。我相信,水泥会成为改变大明面貌的重要力量。"
  随着李善长和詹同的秘密调查推进,空印一事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太常寺尚书吕本作为主要涉案人员,其利用职权之便贪腐受贿、擅发空印的证据越来越多,甚至还发现了他与已伏诛的胡惟庸往来的密信。
  东宫书房内,朱标神情凝重地审阅着案卷,眉头紧锁。朱雄英站在一旁,静静地等待父亲开口。
  "父亲,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必须有所决断了。"朱雄英最终打破了沉默。
  朱标长叹一声:"为父知道。只是...吕本毕竟是你母亲的父亲,

第73章 太子妃怒责吕本,宫中暗潮涌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