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2章 创新农具兴农事,善政惠民得民心[1/2页]

大明:反骨皇孙,老朱天天破防! 百舸击长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太监见主子情绪激动,不敢多言,只能低头退下。
  朱允炆独自站在窗前,心中盘算着各种可能。他知道,要想在朱雄英面前脱颖而出,绝非易事。但他决不会放弃,哪怕是采取一些非常手段。
  "宝钞、盐铁、赋税......"朱允炆喃喃自语,"朱雄英,你以为这些就能确保你的地位吗?等着瞧吧,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
  自从大明宝钞发行后,商贸活动逐渐活跃,国库逐渐充实。然而,朱雄英深知,大明根基在于农业,若农业不兴,国家难以长治久安。他多次暗访民间,发现农民们仍在使用陈旧的农具,耕作方式落后,劳动强度大而产量低,这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
  一日清晨,朱雄英站在东宫的书房内,面前摊开着几本宋代农书,桌上还有他亲手绘制的各种农具改良图纸。他沉浸在思考中,直到朱标推门而入。
  "雄英,你一大早就在研究什么?"朱标好奇地问道。
  朱雄英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父亲,孩儿在研究如何改良农具。这些日子我走访了不少农户,发现他们使用的农具大多沿袭古制,效率极低。若能改进农具,提高生产效率,必将使我国农业产量大增,百姓生活改善。"
  朱标走近查看那些图纸,只见上面详细绘制了各种农具的改良方案,每一处修改都有详细的注解,显示出儿子对此研究之深。
  "你有何具体想法?"朱标问道。
  朱雄英拿起一张图纸,向父亲展示:"孩儿首先想改良曲辕犁。传统曲辕犁结构简单,但翻土不深,费力且效率低。我设计了这种新型曲辕犁,改变了犁铧的角度和形状,增加了犁壁的弧度,使其能更深入土壤,翻土更彻底,且省力许多。"
  他又拿起另一张图纸:"这是改良版水车,通过调整水斗的形状和附加传动机构,使其提水量大增,灌溉效率可提高近一倍。"
  最后,他展示了一个全新的设计:"这是孩儿设计的简易播种器,可以使种子均匀分布,既节省种子,又能确保作物生长整齐,便于日后管理。"
  朱标听完儿子的讲解,不禁连连点头,赞叹道:"好孩儿,你的这些设计若能付诸实践,必将大大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力,造福无数百姓啊!"
  "父亲,孩儿已命人按图纸制作了这些农具,想去皇家试验农田实地测试一番。不知父亲可否准许?"朱雄英请求道。
  朱标欣然应允:"自然可以,我还要派人协助你,确保试验顺利进行。"
  数日后,朱雄英带着新制作的农具来到京城郊外的皇家试验农田。他特意邀请了附近的农户前来观摩学习,并亲自示范如何使用这些改良型农具。
  "看,这种新型曲辕犁,犁铧入土更深,翻出的土壤也更加松散。"朱雄英手把手教一位年长的农民如何操作,"而且用力更小,一天能耕的田地比以前多一倍。"
第82章 创新农具兴农事,善政惠民得民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