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神色复杂地看着儿子:"雄英,你做得很好。但你要明白,每一次成功,都会引来更多的嫉妒和敌意。我听说,朱允炆已经开始暗中策划什么了。"
朱雄英神色一凝:"父亲放心,孩儿会多加防范。"
"不仅如此,"朱标叹息道,"我担心他们会铤而走险。你最近往返各地,一定要加强护卫,切勿掉以轻心。"
北伐大捷的余威尚存,朱雄英却已将目光投向了更深远的未来。一个清晨,他在东宫召集了几位心腹将领和军事谋士,桌上摊开着详尽的军制改革方案。
"北伐成功,证明了火器在战场上的巨大优势。"朱雄英指着图纸说道,"然而,现有的火器部队规模仍然有限,编制也不够合理。我们应当趁此良机,全面改革军队结构。"
徐达捋着胡须,赞同道:"太孙所言极是。此次北伐,若非太孙亲自率领的火器部队发挥奇效,恐怕伤亡会更大。扩大火器部队规模,确是当务之急。"
朱雄英点头,继续阐述自己的构想:"我打算建立一支专门的火器部队,取名'神机营',配备最先进的火器,成为我大明军队的尖刀。同时,改革现有军队编制,建立常备边防军,确保边疆安全。"
他起身走到地图前,指着北方边境线:"常备边防军不同于临时调派的部队,他们专注于特定区域的防卫,熟悉地形,了解敌情,能更有效地应对突发情况。"
军事谋士赵信补充道:"太孙的构想若能实现,不仅能提高我军的战斗力,还能大大节省军费开支。毕竟,机动调派大军所需的粮草辎重远超常备军日常开销。"
"正是此理。"朱雄英肯定地说,"但最关键的,是军饷制度改革。"
他拿出另一份详细方案:"现行军饷层层拨付,中间环节繁多,导致贪污严重,士兵实际所得甚少。我打算简化拨付流程,确保军饷直达士兵手中。同时,实行定期检查和举报奖励制度,严惩贪污军饷之人。"
众将领听罢,纷纷点头赞同。然而,徐达面露忧色:"太孙此举虽好,但必将触动某些人的奶酪。军中高层中,不乏借军饷中饱私囊者,他们必不会坐视自己利益受损。"
"我知道会有阻力。"朱雄英神色坚定,"但军改关乎国家安危,不容半点妥协。徐将军无需担忧,有祖父和父亲支持,再大的阻力也能克服。"
次日朝会上,朱雄英向朱元璋正式提出了军事改革方案。他条理清晰地阐述了改革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赢得了不少朝臣的赞同。
朱元璋听完,满意地点头:"雄英所言极是。北伐之胜,印证了火器的威力。扩大火器部队,改革军队编制,建立常备边防军,皆为明智之举。兵部即刻着手筹备,朕准了!"
兵部尚书沈昶虽有迟疑,但见天子已决,只得应声领命。朝会结束后,朱雄英立即着手推动军改落实。他亲自督导新式火器研发,数次前往兵器作坊
第104章 军改引变局,刺客夜伏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