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也就是说,和尚你见到了皇帝陛下,但却被拒绝了。”
      罗太岁把玄奘请进来,奉上一杯清茶。
      历史上的玄奘的确不被允许西行,后来在一些信徒的帮助下,非法偷渡了。
      “正是。”
      玄奘微微点头。
      李丽质也微微点头。
      这正是她和父皇的计划,迫使玄奘和罗太岁见面,看看他们到底在搞什么鬼。
      “和尚,你认为你现在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罗太岁问道:“是因为钻研佛法而产生了困惑,不能得到解决?还是拿不到通关文牒,无法西行?或者……
      天竺路途遥远,恐怕难以平安抵达?”
      玄奘想了想,道:“应该是那心中无法解决的困惑,时常萦绕在心头,令人难以入寐。”
      要是没有这些困惑,自然也就不必西行了。
      罗太岁笑了笑道:“触摸不到真理固然令人沮丧,求取真经的道路也是千难万难。
      但在我看来,真正困难还是功成名就之后,该如何抉择。
      这点,和尚可曾想过?”
      玄奘摇了摇头。
      连西行第一步都没能跨出去,就想着功成名就之后如何如何……岂非好高骛远?
      “那我再问问和尚。”
      罗太岁道:“可知二武灭佛之事?”
      玄奘神色一凝,答道:“自然知道。”
      自东汉年间,洛阳修建了第一所寺庙……白马寺,佛教正式进入中土。
      至今经历了两次法难。
      一次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另一次则是北周武帝宇文邕。
      这两位帝王均下诏勒令僧侣还俗,毁灭佛寺和佛像,焚烧经典,差点陷佛教于万劫不复之地。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说李世民的话,让李世民无话可说。
      罗太岁显然管不了那么多了,目光炯炯的看着玄奘道:“若再来一次灭佛,和尚觉得还能撑下去吗?”
      “阿弥陀佛!”
      玄奘不答,因为他没把握。
      再来一次浩劫的话,也许佛门就湮灭在历史长河中了。
      但罗太岁却知道佛教的韧性,即使后世再经历两次灭佛,仍然屹立不倒。
      “倘若和尚能成功取得真经,并回到大唐,定然会引起轰动。”他只是在阐述一个事实而已,“和尚的名望固然达到空前的高度,同时也将佛门推到了最危险的边缘……”
      危言耸听!
      这绝对是危言耸听!
      别说玄奘不敢苟同,就连李丽质都觉得罗太岁有些言过其实了。
      毕竟父皇他明确表示过不会向佛教动手。
      但……
      这话自然不可说与玄奘知晓。
      而且,她倒要看看罗太岁能说出什么道理来。
      另一边。
      玄奘自认也是辩才无碍,若是针对当下的处境,他还可以进行反驳。
      但对方直接把时间向后大跨度拉拽,来到一个未知的时间段,令他始料未及。
      这种跳跃性的思维,他跟不上。
      “我这话绝非无的放矢。”
      罗太岁自然不

57、昆山之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