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场戏应该用第一视角来拍,这样艺术效果最好!”
“不行,用第一视角来拍太乱了,观众到时候不好接受。”
“你不试试怎么知道?听我说的准没错!”
“少来,我上次就是上了你的当,结果白白浪费了那么多胶片!”
“你小子别这么抠啊,拍电影哪有不浪费胶片的?”
“我是导演,我说的算!”
听着耳边传来的争吵声,剧组人员各干各的事,一副熟视无睹的样子,显然他们已经是习以为常了。
现在正在争吵的两人,正是《投名状》的导演方彦和主演姜纹,这段日子以来,他们几乎是隔两三天就吵一架,早已经成为了剧组的日常活动之一,所以也并没有引起什么关注。
对于这种情况,方彦其实早有心理准备,姜纹就是这种性格脾性,让他老老实实听话演戏,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之前也说过了,姜纹是难得一见的电影天才,他不仅是一个出色的演员,还是一个优秀的导演。
早在1988年拍《红高粱》时,“戏霸”姜纹就跟导演张艺某因改剧本、即兴发挥等问题从头吵到尾,后来还对张艺某拿到柏林金熊奖后没提到他感到愤愤不平,毕竟他也干预了创作。
1989年,谢非执导文艺片《本命年》,拍摄成本40万,请来了正值26岁、长相老成的姜纹,出演人物年龄设定为25岁的李慧泉。
本来电影片名打算与原著小说同名,叫《黑的雪》,但姜纹想了个主意,问谢非:“导演你看我像不像24岁。”
谢非回他:“你傻笑的时候,挺天真的。”,于是在姜纹建议下改了片名叫《本命年》。
在拍摄期间,姜纹常常即兴发挥改台词,自己觉得效果怎么好就怎么来。
其中一场戏,姜纹在咖啡厅第一次听到女主角唱歌,在拍摄的时候,姜纹要求剧组给他找根柱子靠着。
等到柱子找来了,他又继续指挥:“能不能别直接这么拍我,从柱子后边绕回来拍,把歌也拍上”。
谢非导演有时气不过,用“嘲讽”的语气对姜纹说:“你要老这么提意见,将来自己导戏得了。”
最终谢非的话应验了,姜纹想要自己做主,便直接转行当起了导演,第一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技惊四座,从此成为了娱乐圈的风云人物。
姜纹目前是被有关部门禁导,然而他当演员也不安分,总是喜欢站在导演的角度上提出意见想法。
方彦并不是刚愎自用的人,对于姜纹提出的合理意见,他会虚心接受的,不过姜纹大部分想法都是天马行空的,艺术性效果虽然很强,但是不利于观众的理解。
这一点,也是姜纹作为导演的老毛病了,他的身上有着典型的痞气儿,在绝大多数时候,他的神神叨叨背后总有触碰观众的精神力量。
后来的《让子弹飞》成为姜纹导演生涯的一个节点,这个电影被看作是他将艺术性和商业性平衡最好的一部电影。
第182章 剧组不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