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9章 给我拖出去阉之[1/2页]

我在大明养生百年 天喵教主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大明,洪武十五年。
      七月初七。
      七巧节,又名七夕节,宋时极为隆重,到如今,不仅大明,周遭高丽,倭国,安南,也过此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乃是为了情人相叙。
      秦王府内。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
      词是什么样的词?
      宋时书情之虞美人。
      人是什么样的人?
      两个孤零零的可怜人……
      秦王朱?S强压着内心的激动,闭上眼以鼻翼深深嗅了嗅王妃王敏身上的香气,这才睁开眼来,吞了口口水捏着她手掌,在面前写下这首虞美人。
      他极为紧张,似乎生怕王妃王敏从他怀中消失。
      “敏儿……”
      朱?S痴痴地看着王敏的侧颜。
      人若是坠入情爱,总是没有脑子的。
      王敏却悲怜地瞥了他一眼,低声问道:“我弟弟金刚奴何在?”
      朱?S缓缓回过神,他忌惮地朝着外面看了一眼。
      确认侧妃邓氏不在。
      朱?S小声道:“他被父皇封为指挥使,镇守衢州。”
      王敏嘴角勾起一丝笑意。
      她笑道:“你父王还想要传国玉玺么?”
      朱?S眸子一惊,忙道:“敏儿,你别误会,我不是……”
      王敏却咧嘴凄厉地笑了笑,她很是悲凉地抬头望了望天空,道:“我小名观音奴,和我弟弟金刚奴,都是大元国师的弟子,我深信佛法。”
      “若是此生能再见我弟弟一面,我愿告诉你传国玉玺下落。”
      王敏的话让朱?S眸子一亮,他激动起来,上前抓住了王敏的手掌,问道:“真的?”
      王敏却笑了起来。
      她修长眼眸眯起,笑容中带着几分凄厉。
      “真到了那天,就是我和弟弟身陨之时吧……”
      “怎么会!”朱?S着急起来。
      王敏轻轻地摇头:“你不懂你父亲,就像你不懂我……”
      “呵,男人……”
      ……
      这七月初七,对于普通大明老百姓来说,只不过是个寻常而又平凡的节日。
      应天府的老百姓们,也纷纷游夏赏花,好不自在。
      只是对于某些人来说。
      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单身狗的低吠……
      已经低调开学一个月的大明太学,此刻熙熙攘攘,今日休沐,学生可以出去游玩,大明的十来岁少年和其他地方十来岁少年没有任何区别,都爱慕俊俏小娘。
      言谈举止,也多将小娘挂在嘴上。
      似张郎指腹为婚的婚约,到李郎的媳妇是个童养,再到刘郎和自己书童不清不楚,疑似兔毫别雅,这类八卦也是少年们永恒的话题。
      太学的开学十分低调。
      这是朱元璋要求的,也是朱标刻意为之。
      因为太学主要培养干吏,而国子监则是培养翰林等中枢儒学骨干,朱明皇室用对太学的冷落来表明,新开的太学学子,并非是一股新兴的政治势力,将来不会对儒学正统们造成威胁……
      实际上,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来,太学尤为重用。
      甚至,这里将会左右未来大明的朝堂格局。
      一来,太子朱标,曹国公李文忠,韩国公李善长都曾多次亲来讲课,就连天子朱元璋也时常前来,而且还将‘大明皇家学院的勋贵子弟们,全都排入太学,让他们先学一年的预科,学习算术和各种文化知识……
      有识之士,都纷纷寻找门路,进入新开的太学。
      一处宿舍内。
      铁铉呆呆地坐着,手中捧着一枚银元。
      此银元名为大明银币,一元等于一千枚铜钱,也就是整整一贯钱!
      在有些地方,这一元钱甚至可以换一千二百枚铜钱。
      虽说这银币出现之初,民间并不待见。
      但随着大明官府强势推广,紧跟着大明皇家银行在各地驿站开始运作,如今银元在大明南直隶的主要城市,已经是使用率最高的官定硬通货币,官定的兑换比是一元钱等于半两银子。
      一边同宿舍的盛庸见状,笑道:“铁铉兄,你这般坐着作甚?”
      “就算你再看一个时辰,这一个银钱也不会变成两个!”
      太学中的学子,年岁不大一样,有的十余岁,有的十岁左右,还有的二十多岁。
      而盛庸,铁铉,平安,吴杰这四人,因为年岁比较近,就住在了一起。
      盛庸,自言北人,前元贵胄出身。
      铁铉,邓州生员,粮长文书举荐出身。
      平安,天子朱元璋义子平定之子,勋贵之后。
      吴杰,安陆侯吴复之子,勋贵之后。
      因为朱元璋命令大明皇家学院的勋贵学子,必须来太学上一年预科学习基础知识这件事,在阴差阳错之下,四个本来出身属性并不完全相同的少年住在了同舍。
      四人年岁接近,又都有股武人习气,这其中盛庸的年岁稍长一两岁,常以大哥自居,铁铉为人正直坚毅,平安好谋果决,吴杰也是能文能武。
      若是朱雄英知道的话,肯定要怀疑背后有人操纵……
      又或是感叹,天意弄人。
      这四人皆为前世四叔朱棣靖难之役的官军名臣,而且都是在许多逃官降官之中脱颖而出者,其中两位差点打的朱棣放弃靖难一度想自杀,因为燕军的百战老营险些被打光……
      在本时空,他们四个还是怀揣着一腔报国梦的少年。
      铁铉还是呆呆地盯着手中银钱。
      他缓缓地吸入一口气,这银元上有朱元璋的头像,背后是大明银元,洪武十五年铸,一元的字样。
      咬了咬嘴唇,铁铉恭敬地面北而拜,朗声道:“拜谢皇明天恩!”
      盛庸一愣。
      他走上前来拍了拍铁铉:“你没事吧?”
      盛庸心说铁铉莫不是魔怔了,今日不过是太学第一次发月钱,按照朱元璋所制定的规则,每个太学生,一个月可以领取到一枚银元的月钱用作生活费,一元而已,又不多。
      这银元,就在今日,被朱标亲自发到了他们手上。
      一个月一元钱,这是何等概念?
      盛庸自己并不太清楚,但是铁铉十分清楚,在现在这个时代,有很多普通家庭,一年的开销不过两千枚铜钱,这银元一元钱,若是省着花,甚至可以花大半年……
      铁铉出身寒门,家道中落。
      其实他家家道中落,和大明崛起也有关,因他本为色目人后裔……
      可是这一刻,铁铉却心中没有一丝一毫的芥蒂,只有对大明完全的忠诚和感激!
      在大明洪武年间,真正做到了有教无类,英雄不问出处,且一视同仁!
      无论你是色目人,蒙古人,还是番人,有才能者都可得到重要……
      一个充满了朝气和希望的大明。
      复兴之责在吾辈,日月同明!
      他嘴唇嗡动,收回身形后,将那银元贴身放在心口,眸中竟然隐约有泪花。
      盛庸,平安,还有吴杰都是显贵之后,对一枚银元并无太多感觉,因此看的目瞪口呆……
      他们三人家中还有新出来的大明宝钞,新款的大明宝钞更硬,更长……
      五元,十元的都有,还有二十元和五十元,甚至还有一百元的大明宝钞,新出的大明宝钞上还有朱元璋的头像,稀奇古怪的风景,譬如什么李太白老家大唐旧碎叶城,北海这类的,他们已经见过不少,并不觉得一枚银元有多稀奇。
      他们出身更好,不会因为一两银子奔波数月。
      他们见过太子朱标许多次,也不会因为太子朱标亲自唱

第59章 给我拖出去阉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