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道。
  坊中才俊们都转过头不去看他,但每个人耸动的肩膀,出卖了他们的心理。
  …………
  御史选拔在太极殿举行。
  太极殿是朝议大殿,每天的早朝,就是在这里进行。
  将御史选拔的地点放在这里,足以可见这件事在李世民心中的分量。
  此时,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人,头戴冕旒,身穿衮服,神态庄严的坐在大殿之中。
  他一手抚着胡须,一手握着奏折,低头仔细看着,唯恐漏掉一个字。
  唐朝还没有椅子,胡凳在正规场合会显得不庄重,所以在正式场合,都会准备坐垫,以供人跪坐。
  御史选拔所需的物件,都已在殿内备齐。
  只等百官之子、坊中才俊入场。
  这时,一位身穿紫色圆领窄袖袍衫的中年太监脸上带着喜悦走进来说道:“陛下,入宫的俊才们已经进了太极门,现在正往这边来了!”
  李世民放下手中奏折,抬头看向殿外,脸上露出笑容。
  “终于来了!”
  今天的御史选拔,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的。
  登基两年,他仍旧觉得朝中人手不足,尤其是能作为天子耳目的御史。
  如今朝堂中的御史也不算少,但是,在庙堂这座大染缸里沉浸久了,难免会出现结党营私,包庇同僚之人。
  想要打破这个现象,就必须隔一段时间,提拔一批年轻御史。
  这些人在朝中没有根基,年纪又轻,有初生牛犊不怕虎之态,敢说真话,不怕得罪人。
  所以御史的人选最为重要。
  这次来参加御史选拔的,一共有三类人。
  一类是文官之子,一类是武官之子,还有一类是有才学的平民之子。
  言官是文职,所以选用文官之子来担任御史,是正常且合理的。
  选用平民之子,看重的是这些有才学的年轻人在朝中没有根基,同时也是做给天下人看,只要德才兼备,即便不参加科举,也是可以入朝为官!
  至于为什么还要选用武官之子,是李世民想要借此机会告诉满朝文武,做官不能文武泾渭分明,应该文武兼备。
  这次是御史选拔武官之子在列,下一次选拔贴身侍卫百骑,也会出现文官之子的身影。
  李世民要告诉百官,“不会厚此薄彼”这句话,不是一句虚言。
  所以,这一次的三位御史人选,会分别从文官之子,武官之子,平民之子中分别选取一人。
  这也是在听到魏征前来谏言,把他拒之于宫门外的原因。
  朕的心思,魏征这个田舍汉怎么可能猜的透!
  李世民得意的抚着胡须。
  很快,李世民便看到乌泱泱一片人朝着这边走来。
  每个人都足够年轻!
  “咦?”
  这时,李世民敏锐发现人群中很是泾渭分明。
  一帮腰间挂着块木牌的少年走在东边,腰间没有木牌的少年走在西边。
  这是怎么回事?
  李世民有些茫然,御史选拔还没开始,怎么这帮人就开始拉帮结派了?
  程俊走在人群最中间,一米八五的身高,在一群少年当中显得鹤立鸡群。
  走入太极殿,程俊就看到身穿衮服,头戴冕旒的大唐天子。
  李世民年纪三十岁左右,面色不怒自威,目光如同藏在鞘中的宝剑,不带锋芒的平静审视着每一个人。
  “臣等拜见陛下!”
  众人作揖到底行礼道。
  程俊也有样学样的跟着作揖,跟着高喊。
  “免礼平身。”
  李世民声音不失威仪的说道。
  他将所有少年的神色尽收眼底,发现他们都很拘谨,唯有一个少年例外,显得轻松自在,与众不同。
  那人身穿绣有云纹的青衫,身材最高,浓眉大眼,剑眉入鬓,唇方口正,俊朗非凡。
  李世民收回目光,压下心头的疑惑,脸上露出微笑说道:“今日乃是御史选拔,你们当中会有三人,将成为我大唐御史。”
  “监察百官,风闻奏事,乃御史之权,所以想要成为御史,必须德才兼备,同时还要敢于在朝堂上不畏权贵,掷地有声!尔等可明白?”
  这时,一帮身材魁梧的少年忽然向前一步,抱拳同时说道:“陛下,臣等才疏学浅,不足以担任御史之职!”
  话音刚落,又有一群穿着朴素的少年走了出来,作揖到底异口同声道:“陛下,臣等未经历练,恐负陛下圣恩,不敢担任御史之职!”
  李世民的笑容顿时僵硬在了脸上。
  朕还没出题呢,就有一多半人弃考了?
  而且,这些少年的腰上,怎么都挂着一块木牌啊?!

第7章 我读论语的[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