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臣房玄龄,拜见陛下。”
  “臣杜如晦,拜见陛下。”
  头戴乌帽、身穿紫袍的二人同时对着李世民行礼道。
  “两位爱卿不用拘礼。”
  李世民挥了挥手,指了指近处已经准备好的坐垫,等到二人坐下,他看向杜如晦,问道:“克明,身体好些了吗?”
  杜如晦笑着道:“谢陛下关心,有孙道长和巢太医的医治,相信用不多久,臣的身体,还有皇后娘娘的凤体,都会彻底痊愈。”
  “听你这么说,朕就放心了。”
  李世民微微颔首,望着二人,神色凝重说道:“朕叫你们过来,是商量新罗的事。”
  “北边的突厥,是朕的心腹大患,绝对不能因为新罗,乱了大唐的阵脚,但是,新罗也不能被灭.......这可如何是好?”
  杜如晦摇头道,“难办。”
  房玄龄沉声说道:“确实难办,高句丽和百济打的是速战速决的主意,想要以最快的时间,灭掉新罗,我们想让他们退兵,除非,能够给到他们足够的压力,如此一来,才有可能让他们退兵。”
  “但是,高句丽、百济合兵一处,攻打新罗,可见是有备而来,有心算无心之下,他们两国多半不会惧怕咱们大唐的威胁。”
  房玄龄看着李世民,肃然说道:“也就是说,如果要帮,咱们大唐只能出兵,一旦出兵,必会给北边突厥可乘之机,到时,反而会对我大唐不利。”
  说完,房玄龄看向程俊,说道:“臣回去以后,仔细琢磨了一下程俊的法子,发现将新罗公主留在长安城,是当前局势下,最好的办法。”
  “臣的想法,和房公一样。”杜如晦直起身子,开口引来李世民的目光,正色说道:
  “我大唐顶多派遣驿卒,八百里加急将调停的意图,和陛下的心思,带到高句丽和百济,让高句丽王和百济王以及两国朝臣意识到,即便他们得到新罗的土地,也只是一时而已,过不几年,我大唐帮新罗公主复国的那一天,就是他们归还新罗疆土的那天,同时,也会是他们迎接大唐怒火的一天。”
  杜如晦沉声道:“只要能让他们感到害怕,便可促使他们同意派人来长安接受调停。”
  “只不过......”
  看到杜如晦有些担忧的神色,李世民心头一沉,身为马背上的天子,立即猜到他要说什么,说道:
  “你想说,新罗公主不愿意看到咱们大唐这样做?”
  杜如晦点了点头。
  房玄龄也已经想到了这一点,开口说道:“于理,新罗公主得知大唐不会出兵,她的本能选择,是去别的地方再找援手。”
  “于情,新罗处于亡国边缘,一旦新罗亡国,她的家人就会被杀,她一个女子,接受不了这种结果。所以于情于理,我大唐都没有理由阻止她离去。”
  说着,他看向了程俊,说道:“除非,像程俊说的那样用强,强行将她留在长安。”
  怎么绕来绕去,又绕回到了程俊身上......
  李世民看向了程俊,一副死马当作活马的样子问道:“程俊,说实话,你到底有没有办法?”
  程俊沉吟道:“我这确实还有一个办法,但能不能施行起来,不取决于我,取决于陛下。”

第361章 军国大事[2/2页]